
跨世纪经典
作为美海军征战全球的主力舰载机,F/A-18“大黄蜂”系列战斗攻击机可谓名噪一时。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大黄蜂”更有着特殊的地位。从1986年的“草原烈火”行动到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大黄蜂”的身影随处可见,并一直担任空袭行动主角,甚至在一些好莱坞大片里,该机的出镜率也相当高。某种意义上说,“大黄蜂”就是美国霸权和实力的象征与化身。F/A-18具有可靠性和维护性好、生存力强、机动性好等特点。据悉,该机既可作为战斗机与敌机交战,又可作为攻击机轰炸地面目标等。F/A-18机长17.1米,翼展12.2米,最大速度超过1.7马赫,最大升限超过1.5万米。机体是按6000飞行小时的使用寿命设计的,机载电子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为30飞行小时,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00小时,电子设备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检能力。
1997年3月26日,美国防部副部长鲍尔·G·卡明斯基签署了关于决定生产F/A-18E/F舰载战斗/攻击机的备忘录,并将其正式命名为“超级大黄蜂”。海湾战争中,美海军与陆战队的“大黄蜂”机群共遂行任务9500架次,其中大部分是夜间任务,曾击落过伊拉克的米格-29战斗机,其中F/A-18C/D型是首次参加实战。尽管F/A-18“大黄蜂”舰载机的优良性能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作战半径有限、耐用性不够,最为重要的是无法在飞机上加装更大更复杂的系统与传感器。实战检验后,对于“大黄蜂”系列的争论与更新就一直没有停止,其性能提升始终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