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兵器天地>>正文

搜寻MH370,海空利器大盘点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龙刚 侯文泽 彭小明 吴明华责任编辑:毛志文2014-03-31 08:15

地面

雷达齐睁眼 “南飞”鞭长莫及

搜救中,马来西亚军方因探测到MH370航班信号而备受关注,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军用雷达探测民航飞机的思考。

事实上,民航飞机全程都是由空管来监控的。飞机通过位于腹部位置的接收机,接收地面雷达信号,并使用合作式的监视应答器将信息发给地面。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地面空管就无法得知情况。相比之下,军用雷达则可以主动探测飞机。

马来西亚承认其军用雷达曾探测到MH370航班的踪迹,并不令人意外。据称,该国10多个大型远程雷达站的探测范围已覆盖全境,距失联点最近的3部雷达探测距离达500公里,并可交替开机,实现不间断监控。

泰国空军也透露,其军用雷达曾显示飞机折返马六甲海峡,但是讯号很短且断断续续,由于其雷达功能有限,飞机后来从雷达上消失了。

事实上,泰国在其南部部署了多种型号的雷达。这些雷达在抗干扰、低空探测、可靠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对飞行在万米以上的大型民用目标,探测距离基本上都可超过300公里。

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国在边界地区也都部署有先进的雷达,为什么这些防空系统的“千里眼”都没有发现并跟踪到MH370航班呢?

其中,不排除各国出于自身安全防范考虑,并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雷达的覆盖范围和精密程度,或者其战备值班人员因为倦怠而有所疏忽,甚至是其地面雷达本身存在技术缺陷。

比如,马来西亚空军现有的地面雷达可能无法有效监控贴近海面飞行的目标,对多山和丛林地形也存在众多探测盲区,泰国空军的地面雷达也不完善。

当然,更大的可能则是航班没有选择卫星分析得出的“北部走廊”飞行,而是沿着“南部走廊”一路“南飞”。所以,再先进的雷达也只是鞭长莫及。

不过,虽然地面雷达没能为搜救提供直接导引,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判定飞机最终走向,还是起到了一定的验证作用。

天空

飞机忙盘旋 辨识蛛丝马迹

在搜救行动中,飞机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灵活性高等众多优势。只要一有线索,他们往往都是赶赴疑似海域寻找、辨识蛛丝马迹的“排头兵”。

其中,反潜巡逻机堪称执行海上搜救任务的“利器”。它低空性能好、续航时间长,并装载有搜索设备,对水下目标的搜索、探测、定位和确认等能力都非常突出。

以参与搜寻的美国P-3C巡逻机为例,它装备有先进的声呐、水下磁异探测器、雷达等探测装置,既可搜索漂浮在大面积海域上的小块杂物,也可以探测到潜藏在水下的大型物体,而且其持续飞行时间超过10小时。

澳大利亚卫星发现疑似失联航班残骸的物件后,就曾立即派出4架P-3C巡逻机前往搜寻。美军也派出了P-8A多用途海上飞机前往相关海域,该机组人员称其雷达显示新搜寻的海域水下有“大规模物体”。

P-8A被称作P-3C的“接班人”,美军称该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反潜和反舰巡逻机,9小时可巡逻3.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而且机上装备了更先进的雷达和控制系统,可使机组人员实时搜集、处理各种信息。

越南也出动了CASA-212型巡逻机。这款巡逻机配有先进的雷达系统,可对海面疑似区域拍照,并发送给数据中心分析处理。

除了侦察机和巡逻机,运输机在此次搜救中也频频亮相。由于具备快速装卸能力和较大载重量,运输机是理想的快速救援“中转站”。

因此,我国空军派出了两架伊尔-76运输机和一架运-8飞机。伊尔-76机翼载低、展弦比大,具有方便有效的随机装卸系统和全天候飞行设备,而且空勤人员配备齐全,飞机可以不依赖基地维护支援,就能独立在外执行任务。

马来西亚和日本则出动了C-130运输机,这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军用运输机,其设计力求满足战术空运的实际要求,搭载了救生艇、人员回收装置等搜救设备。

此外,越南也出动了安-26中短程运输机,这种双发涡轮螺桨飞机,也可用于海上低空紧急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