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兵器天地>>正文

军用作战车辆体系的思考

来源:《兵器知识》杂志作者:路明责任编辑:傅启胜2014-03-05 09:55
 
2012 年,撤离伊拉克的美国MRAP 防地雷反伏击车

伊拉克战争中,紧急采购项目中很多子项都是跟军车有关。此外,美军近年陆续还有FCS、GCV、JLTV等形形色色的车辆项目或在研,或调整,或延期。那我们应该如何解读美军的作战车辆研制思路和脉络?这就需要从车辆体系的高度来考察,要看作战车辆能否在当代装备体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作战车辆不能在每个要素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会严重影响陆军发展,势必会遭遇下马的命运。

美国陆军实际上分为轻、中、重装三种旅,其中“中型旅”又叫“斯崔克旅”,就是以“斯崔克”装甲车命名的,是美军装备最多的旅。2010年美陆军曾宣布准备购买4 400辆“斯崔克”装甲车。这是1999年美国陆军论证规划的装备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成员,它恰到好处地填补了防护力强,机动性稍差的M2“布雷德利”重装部队和机动性强、防护力差的“悍马”等轻步兵部队之间的位置,正如其“中间型装甲车”命名一样。

美军现役的重装部队,是以1980年前后陆续研制列装的M1系列主战坦克、M2步兵战车为骨干。其中M1系列坦克开发时吸收了“赎罪日”战争中反坦克导弹的作战教训,率先使用了复合装甲,以及独特的大功率燃气轮机,并保留足够的改进升级空间。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M1系列的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夜视装备使美军获得了“单向透明”的优势,坦克的防护性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同时,M2步兵战车的性能也得到验证,其实际的战损要远远低于LAV轻装甲车。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同样也遇到了俄军在格罗兹尼的情形,一些M1A1坦克被伊拉克武装分子用IED等击毁。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美国陆军已经转变作战重点方向,认为地面装备已转为反恐作战(轻装部队和灵活性),而不是传统的与俄国和中国等陆军对抗为主(重装部队大规模作战)。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美国这些年一直强调对付全谱威胁的能力,不但建设了“斯崔克中型旅”,同时也没有忽视传统的重装部队,正在改编重装旅级战斗队,即所谓的ABCT。它的编制包括60辆M1A1坦克,60辆步兵战车和112辆M113输送车,也比常规的装甲师要小一些,可以更快地投入大规模地面对抗,并发挥中坚作用。与此同时,在伊拉克战场大量使用的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随着美军撤离,也将逐渐缩编或移交给盟国,因为在正常的装备体系中并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工兵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