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国的军车装备如何发展呢?发展武器装备应该有这样一个思路:针对什么样的威胁,我们就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武器装备建设是我们能力最主要的支柱之一。我们的陆军面临多种威胁,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能力。说到陆军武器的任务,那就是建立一个具有这样能力的武器装备体系。
我国军车发展和先进国家水平尚有差距,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的合作和自身建设。一方面是他们绝对限制与我们合作。在国际军车装备展览会上,身穿军服的中国军人要想仔细观看美国“斯崔克”装甲车,参展人员基本不让细看,会说“有规定,不向中方介绍这车辆。”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总体有三个。
第一,从二战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战争形态、打法和对车辆的需求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国家这些年没打过仗,也没有机构下力气去研究这个问题。最典型例子就是“美国宣布彻底淘汰‘悍马’,我们却开始研发仿‘悍马’”。
第二,很多人不懂得标准是工业的制高点,军车标准多年没有修改,很多东西还是半个世纪以前的。
第三,缺乏设计。这话听起来有一点滑稽,车都是设计出来的,怎么会缺乏设计?举两个例子。防雷,国外车辆防雷板的高度、厚度、角度和材料是经过大量仿真试验得来的,甚至有几十年的积累。我们的很多防雷车基本不用实炸。在军车的整体设计上,我们也会有误区,以为把所有先进技术堆积在一辆车上,这个车就是先进战车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军车设计也是经过反复动态模拟仿真试验(我国的动态模拟仿真系统水平与世界差距较大),使其每个部件的结合都非常合理。这样人家就用了简单技术达到高性能,军队也得到了便于维护、保障性好、可靠性高的车辆。
总之,我们还需要明确这个观点:发展车辆必须随着战争的变化而变化;作战车辆必须在自己的体系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