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陆军车辆作战体系的探讨
俄军总参谋长曾说,现在战争已经不可能再有二战时坦克会战,要靠一体作战、精确打击和信息共享。所以精准、快速和模块化是陆军的趋势。对于经历过苏德战争洗礼的俄军来说,放弃坦克大会战是一个艰难的取舍,而领会到一体作战则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装备的BTR-80装甲车和BMP-2步兵战车在城市地区损失惨重。面对车臣叛军RPG等反坦克武器的集中、连续打击,这几型作战车辆贫弱的防护能力根本无法应对。当时的战败应该主要归咎于战术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车辆本身设计的许多弊病,反映出现代战争的特殊需求。
俄军意识到这个问题,迅速开始设计基于坦克车体的重型装甲输送车BMPT,来应对城市战的特点。2013年9月推出的BMPT“终结者”重型步兵战车就集中体现了上述战场需求。首先,它采用坦克底盘,设计时就考虑了一体的复合装甲,而非后加反应装甲,具备与主战坦克相当甚至更强的防护,能够承受多发反坦克武器的重复打击。其次,BMPT的火力支援压制能力也比传统步兵战车强得多。两门并列机关炮的配置明显来自于车臣反游击战中的双管自行高射炮的思路。最后一条,这种重型步兵战车还具备类似坦克的工兵破障能力,乃至于配备扫雷器材等装备,大大强化步兵的街巷突击能力。此外,俄军大批列装的“狼”式4×4装甲车也是专为非对称作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