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E-3A空中预警机。
据美国媒体10月2日报道,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日前宣布,将增加E-3A空中预警机在罗马尼亚空域的巡逻频率,强化北约东翼对无人机等威胁的监控。与此同时,美国及北约主动披露北约防空体系基本状况和应急处置流程。评论指出,此举意在渲染美国及其盟友面临的空防安全威胁,为北约一体化防空能力建设造势。
职责分工明确化
报道称,北约目前在德国于德姆和西班牙托雷洪各设有一个综合性航空作战指挥中心,分别负责指挥协调北部和南部地区的防务作战。近日又提出增设北极航空作战指挥中心,以强化极地区域的防空拦截能力。航空作战指挥中心一般下设区域控制与报告中心、空中态势警戒中心和小规模快速反应部队。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战斗机轮流在航空作战指挥中心执行驻防任务。各中心平时主要承担北约空中拦截任务的协调工作,包括空天情报共享、信息发布和区域特遣部队组建等,战时则升格为北约空中作战分中心。
北约在防空拦截任务的分配上采取“包干制”,即具备防空能力的成员国除负责自身空防安全外,还按照集体防御原则为冰岛等没有防空能力的国家提供支援。比如,冰岛的空防安全由北约多国战斗机轮流负责,美国为其提供地面防空武器;黑山、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的空防安全主要由希腊和意大利负责;斯洛文尼亚的空防安全主要由意大利和匈牙利负责等。
美国本土的空防安全由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负责,主要任务机型包括F-16和F-22战斗机,阿拉斯加州和海外领地的空防安全由驻地空军负责。美国媒体称,美国共有16支航空联队的战斗机保持24小时警戒状态,随时可执行紧急起飞任务。
对于北约成员国的临近海空域空防安全,北约要求除极地区域外,地中海空域由美国和法国的航母舰载机负责,波罗的海空域则由多国军机轮流承担巡逻任务,每4个月轮换一次。
与空中兵力类似,北约成员国在执行地面防空任务时也各有分工。除美国和英国外,希腊、荷兰、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和瑞典,均向邻国盟友提供以“爱国者”防空系统为主力的防空支援。美国和英国还明确提出,在区域内活动的北约军舰应辅助执行防空拦截任务。
处置应对程式化
报道称,北约的防空体系已建立起一套应急处置流程,主要拦截目标包括飞机和攻击性导弹两大类。
具体而言,地面预警雷达或空中预警机发现“有侵犯领空嫌疑的飞行物”后,会立即向本国防空指挥机构和北约区域综合性航空作战指挥中心发出告警。地面值勤战斗机组需在警报响起后10分钟内紧急升空,飞往指定空域进行“机体确认”,并将对方飞机的详细情况报告指挥中心。在接到拦截指令后,北约战斗机将贴近目标飞机的侧面,通过无线电或手势等要求对方迅速飞离。若警告无效,战斗机将倾斜机翼展示装载的航空导弹,以进行武力警告。
担负拦截任务的主要机型包括F-16、F/A-18和“幻影2000”等。为确保空地协同完成对可疑目标的跟踪,北约施行“靶眼坐标法”,即将警戒区域“栅格化”,在每一栅格中选择一个点位作为“靶眼”,以统一战斗机飞行员与地面空中拦截管制员之间的地理坐标和时序。
根据规定,当战斗机距离飞行物60海里外时,空中管制员会每隔几分钟广播一次目标信息;当距离在40至60海里时,则会持续发送目标动态,并按照指挥官的要求下达“建议交战”等指令。北约同时规定,编队中的长机“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先发制人”,空中管制员则会根据战斗进程实时更新空中态势。
在应对攻击性导弹威胁时,北约明确“各武器平台依据优先级实施目标拦截”,如遇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飞机同时出现,应优先处理弹道导弹;拦截巡航导弹时,应动用高射炮部队、“宙斯盾”舰和“爱国者”防空系统。原则上,面对单枚弹道导弹来袭,只发射1枚“标准”-3或“爱国者”-3导弹;在拦截飞机或巡航导弹时,只发射1枚“标准”-2或“爱国者”-2导弹,若需使用“爱国者”-3导弹,则需申请并获批。
针对北约防空系统的反导拦截效果,有外国军事专家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在近期中东地区的实战表现中,“宙斯盾”舰和陆基防御系统均未能展示出有“说服力”的拦截能力。北约则表示,其在欧洲东翼的防空能力仅占所需防空能力的5%。
转型瞄准一体化
北约领导层将导弹防御和防空能力建设定为首要任务,伴随着地区冲突持续,北约成员国纷纷加强防空领域投入。此次北约自揭防空体系“家底”,意在为进一步建设一体化防空体系造势。
在美国鼓动下,北约已在北欧、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集结区域性防空力量。比如,此前波兰、立陶宛等6个国家共同打造的“边境墙”项目、波兰和希腊等国倡议成立的区域联合防空集团,均为北约防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除推动建设以区域为支点的一体化防空体系外,北约还致力于防空装备的一体化建设。美国媒体称,波兰、西班牙等国已订购1000枚“爱国者”导弹,F-35A战斗机也将成为北约多个成员国的标配。这些装备将构成未来北约防空体系的主体力量,为北约深化防空一体化能力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