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经纬的爱
■杜 娟 奉云鹤
苍茫的林海雪原,寒风卷着雪片在空中飞舞。一群身着白色伪装服的巡逻官兵,正迎着风雪沉稳而坚定地缓缓前行。这是姚文武第一次踏上雪中巡逻路。姚文武并非新兵,而是一个在南海守礁21年的二级军士长。前段时间,他所在的哨所和祖国最北端的北极哨所开展交流活动。数九寒天,5名守礁官兵跨越万里,踏上这片极寒之地。
一
太阳隐藏在厚重的云层之后,微弱光芒难以驱散山林的寒意。气温已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巡逻官兵踩着没过小腿的积雪,艰难地向前迈进。
雪,悄无声息地飘落,官兵“咯吱咯吱”的脚步声在山林里显得格外清晰。
路途漫漫,但来自祖国最南端和最北端哨所的官兵,并不觉得枯燥乏味。
北极哨所和南海守礁官兵一同在北疆边境线上踏雪巡逻。
“六月雪花飘,八月霜来早,黄瓜不爬蔓,种豆不结角……”巡逻路上,北极哨所一级上士马亮讲起关于早些年哨所官兵的故事。
北极哨所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53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仅80多天。早些年因交通不便,大雪封山期物资难以补给,哨所官兵冬天吃不到新鲜蔬菜。于是,他们自力更生,摸索出一整套适合极寒地区蔬菜生长的种植技术,成功解决了官兵“吃菜难”的问题。
姚文武何尝不知其中的艰辛?从前他守礁时,虽然有补给船每隔几个月送来物资,但蔬菜脆弱娇嫩,等船只抵达岛礁时,许多菜叶已经枯黄,土豆也长芽了。可这些不太新鲜的蔬菜依旧被守礁官兵当成宝贝。
每次换防上岛礁时,官兵都会揣上一些种子,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悉心呵护蔬菜生长。他们把珍贵的淡水省下来,用于浇灌。历经千辛万苦,种出零星的蔬菜。当然,那点蔬菜远远无法满足官兵的需求,多数时候他们还要靠罐头补充维生素和纤维。即便如此,那一片片绿叶,依然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
在岛礁上,“水比油贵”绝非夸张。定期从陆地运过来的淡水,勉强够他们日常使用,有时还得指望雨水来补充。如果遇上连续几个月不下雨,或因恶劣气象条件导致补给船无法出海,官兵洗澡、洗衣服都只能用海水替代。洗过之后,身体发黏,衣服晾干了会发硬,穿在身上浑身不自在。这种环境里,官兵心里更惦记下一批换防的战友,他们总是想尽办法提高淡水利用率,一点一点积攒着淡水。
昔日的艰难,像潮水般漫上姚文武的心头,那些吃过的苦,几天几夜也难以说尽。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分享岛礁的变化:如今,岛礁上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工作、生活、医疗等条件与往日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有值班飞机可以接送官兵,当日就能抵达目的地。提起哨所的新变化,北极哨所官兵也抢着分享自己的感受,有说不完的兴奋与自豪。
二
雪越下越大,大片大片雪花飘落在巡逻官兵的睫毛上、面罩上,很快化成了水,又被寒风冻成一层冰霜。
走了许久,姚文武身体渐渐暖和起来。他不觉得累,看着眼前被积雪压弯的树枝和白茫茫一片不见尽头的雪原,他又想到万里之外的那片海。
姚文武刚到岛礁时,岛礁上只有14个人。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充满了新鲜感。但日子久了,能聊的话题早已聊尽,带来的书籍也看完了。只有大海日夜不停息地翻涌,像是沧桑岁月在低语。
然而,即便置身这荒芜的岛礁,心怀热忱、执着向上的人,也能让生命绽放出别样光彩,恰似那些极寒极热环境中,奇迹般冒出的绿叶。
单调乏味的日子里,姚文武反复研读专业书籍,直至书角卷起、纸张泛黄。
姚文武负责维护的发电装置,犹如岛礁的“心脏”。所有装备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
岛礁孤立于茫茫大海之中,四周无依无靠。姚文武深知自己虽渺小,但也是构筑海上长城不可或缺的一块砖石。姚文武把全部心血投注轰鸣的机器里,逐渐成为战友们眼中的“铁甲神医”。
“排除重大故障不是我的期望,始终确保装备保持良好状态,才是我们的目标。”聆听姚文武的讲述,北极哨所官兵的眼中闪出光芒。那光芒炽热而坚定,满是钦佩与赞赏,更蕴含着对这份坚守与责任的深深共鸣。
三
巡逻途中,姚文武向北极哨所官兵询问起他们的老连长、烈士贾有才的事迹。那是一段遥远的故事,一直在代代哨所官兵间传颂着。
1991年,贾有才带领连队的尖刀班参加比武。他们凭借良好的军事素养斩获第一名的佳绩。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返回途中意外降临。他们乘坐的卡车失控,贾有才急忙组织战友们跳车。当他把最后一名战士推出车外时,自己已经来不及逃生了。贾有才随车跌落陡崖深处。他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们,献出了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
参观连队荣誉室时,姚文武看到了贾有才的照片和事迹简介。他紧盯着照片,久久未挪动。渐渐地,他的视线开始模糊,一张熟悉的面孔浮现在他眼前,和贾有才的照片重合。
南海守礁官兵在岛礁上巡逻。
2014年,准备换防的姚文武和战友李永强一同随舰前往岛礁。庞大的舰船无法直接靠泊小小的岛礁,只能借助小艇分批次转运官兵。李永强率先登上小艇,就在小艇即将靠泊岛礁时,汹涌的巨浪毫无征兆袭来,瞬间将小艇掀翻。在这生死攸关的短短几秒内,李永强用尽全力将战友推向浅滩,自己却被卷入航道中央,消失在大海中。
那一天,战友们一遍遍呼喊李永强的名字,苦苦寻找数小时后,才找到李永强的遗体。李永强遇难时,姚文武离事发地仅隔着几百米。前一天晚上还在舰艇甲板和自己有说有笑的战友就在眼前牺牲,让姚文武如遭雷击僵立在原地。海风吹得猛烈,却吹不散他心头的哀痛。随着时间流逝,那份悲伤非但没有淡去,反而愈发深刻。
姚文武和巡逻的官兵,终于来到界碑前。姚文武走上前去,用粗糙干裂的手,轻轻抚摸界碑。他的目光扫过界碑,往昔记忆在脑海中翻涌。
同为戍边人,身边的巡逻官兵更懂得姚文武聚焦在界碑的深情目光。他们静静注视着这一幕,此时无言胜千言。
随后,巡逻官兵小心翼翼展开两面意义非凡的国旗:一面曾在南沙岛礁的炽热阳光下飘扬,见证南海的波澜壮阔;另一面则常年在北极哨所的凛冽寒风中猎猎作响,俯瞰北疆的广阔大地。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巡逻官兵在界碑前齐声高唱《祖国不会忘记》,激昂的歌声穿透静谧的山林,洒遍他们爱得深沉的这片土地。
摄影:孙卓文、宋阔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