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中国边关丨有一道光芒照映心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容瑢 责任编辑:王韵
2024-04-01 06:42:58

关键词 回望

有一道光芒照映心间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容瑢

编者的话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节将至,在这个萦绕着缅怀与思念的日子里,人们的思绪再次进入“雨季”。祖国东海的两座海岛上,连空气都弥漫着一种肃穆与凝重的味道,守岛官兵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英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海岛长夜,深沉安静。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晚点名最后,站长大声呼点英雄之名——“邱安!”“到!到!到!”全站官兵齐声回应,英雄之名回荡山海,三声高呼气冲云霄、直抵兵心。英雄无言,后辈有声。那一刻,大家意识到,“邱安”从未远去,“他”是挂在墙上的荣誉,是这座观通站永远的站魂,也是每一名守望山海的观通兵。

朝霞升起,染红海面。东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指导员带领新兵挑拣了19块岛石,将“黄岛19烈士”的名字分别镌刻在岛石上。“英烈们牺牲时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年轻,一样都是普通一兵。”面对这一块块凝聚血性勇气的“英雄石”,指导员深情讲述英烈事迹,“什么成就了他们英勇无畏的壮举?是因为他们懂得,天空就是哨位,云端就是巡逻线,时刻为祖国准备着,则是军人的使命。”

平凡铸就伟大。海岸上的砂砾,虽然看似渺小,却拥有填平千沟万壑的能量。一位作家说:“我的脚下埋葬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就踩在他们的身体上,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生命来自于他们勇敢的牺牲。”无论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挺身而出,还是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英烈的壮举,都闪耀在历史星空;英烈的精神,都长留于天地之间。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铭记,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与祭奠。清明,让我们再次聆听英烈的故事,与英烈深情“对话”,在礼敬中升华情感,也在深悟中思考人生,再一次锚定前行的方向,坚定脚下的步伐。

本科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的张天宇从小就崇拜军人。大一那年,他流泪读完了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故事,尤其是看到不到19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的内心更是深受震撼与感动。

大学毕业后的他毅然选择了参军入伍,并多次表示想到艰苦偏远地区服役,最终如愿来到了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

在这里,“邱安”是每名新兵下站要记住的第一个名字。

凝望历史。

仰望,一个闪光的名字

接新兵的卡车驶入营区大门,张天宇的目光就被门口石刻吸引,上面刻着“忠诚使命模范侦察雷达站”11个大字。

“这是2009年海军授予我们站的荣誉称号。”迎接他的班长说到这里,轻扬的嘴角有掩不住的自豪。

迈进营区综合楼,楼梯两侧熠熠生辉的荣誉墙,无声述说着这座观通站的历史和荣誉。班长指着上面一张黑白照片说:“这位就是站里的邱安烈士,明天咱们教导员就会带你们去看望他。”抬头与烈士年轻的双眸对望,张天宇心中暗暗澎湃起一种难言的激情。

次日,施教导员带着几名新兵来到岛上的烈士陵园。

他们首先为烈士敬献花圈,随后教导员走到新兵身旁,挨个为他们整理军容着装,郑重说道:“你们是新同志,来认识一下,这就是我们的邱安烈士。”

教导员向新兵娓娓讲述了当年的故事——1952年8月,邱安奉命奔赴海岛,协助地方干部开展渔民工作,组织生产和对敌斗争。

次月的一个拂晓,面对来犯之敌,邱安带领渔民奋勇反击,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打光最后一发子弹后,掩护群众撤离的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邱安被中南军区海军追认为烈士、授予“模范青年团员”荣誉称号。

听完故事的张天宇忍不住泪目。如今的他,和邱安牺牲时同岁。

“邱安!就是你们到站要认识的第一名战友。敬礼!”

硝烟虽远去,战歌永嘹亮。斜风细雨间,新兵与先辈通过这种方式,“跨越时空”相逢。

“邱安,邱安,邱安。”张天宇在心中默念了3遍这个名字,将他牢牢记在了心上,刻在了兵之初的记忆最深处。

同一种信念,跨越时空,流淌在一代代海岛官兵心间。

一名雷达兵凝望大海。

坚守,一个执着的梦想

张天宇开始慢慢熟悉了解这支部队,他发现观通部队需要24小时战备值勤,“开机即战斗”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争分夺秒”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一圈又一圈的雷达扫描线,一日又一日的单调生活。望着身边那些驻守海岛多年的老班长,张天宇在敬佩之余也有些疑惑,是什么让他们一守就是一二十年。

更让一些刚刚登岛的年轻战友感到遗憾的是,这里很多人,直到军旅生涯结束,都没上过军舰,乘风破浪,驰骋大洋。

对此,二级军士长王昌跃有着自己的一番理解。前些年,因为专业技术过硬,经过上级选拔,他被派去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那是他第一次走向深蓝,大洋上的生活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面对不熟悉的海区、不熟悉的装备,他唯一熟悉的就是那一串串参数。

“每一道光标、每一次闪烁,都在诉说着一艘战舰的航迹。”大洋之上,一个个曾经出现在雷达屏幕上的光点变成了具象的实物,被赋予了更直观的意义。这趟出海,让王昌跃对观通部队所担负的使命任务有了新的认识,对串串参数、点点光标背后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到岛上,王昌跃第一时间来到邱安烈士墓前,放下一束花,“我帮您看过远洋大海了,咱们今天的海军正在走向深蓝,发展越来越好,您就放心吧。”

站里组织王昌跃给大伙做汇报交流,他说:“这趟远航,我最思念的就是咱们的海岛,梦到的也是岛上的新老战友,有一次还梦到了邱安烈士。这趟远航,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作为观通战士的价值,只有我们坚守好战位,时刻把一双眼睛擦亮,战舰才不会在远海迷航。”

“坚守,如果非要找出一个理由,我想还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来到岛上都曾有过一个追求的目标,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却是一种价值标杆,让我们不断校正方向,勇敢走出人生舒适区,一路向阳,一路砥砺,一路成长。”

夜深人静,王昌跃像往常一样写日记,他把这段话作为当天日记的结尾。

海军观通战士仰望挂在墙上的荣誉。

信念,穿越时空和岁月

不同的时空,相同的坚守。那天,台上老兵讲得深情,台下官兵听得动情。

张天宇想起一次宿舍的灯坏了,他正准备找人更换,王昌跃看到了说:“不用丢,还能修。”

站里的老兵都有这么一个习惯,灯如果不亮了,他们就自己动手更换里面的小电容,在这座岛上,东西坏了大家第一时间想的都是修,而不是丢。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天宇发现这座观通站留住的不仅是人,还有心。他也找到了坚守的答案,答案在他操纵报务机的“滴滴”声中,答案在海岛对岸万家灯火通明的安宁夜色里,答案在一代代官兵前行奋进的脚步里。

信念,缘自英雄留下的精神。信念,是那挂在墙上的荣誉,更是生长在官兵心中的站魂。

昔日荣誉得来不易,创造新的荣誉更非易事。去年,这座观通站迎来一件大喜事——王昌跃被评为海军训练标兵个人。接到通知的那个早上,全站上下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

同样是去年,张天宇被推荐为考学苗子,最终却没能如愿考上军校。

梦想落空后的张天宇有些郁郁寡欢。为了放空自己的思绪,他在走廊踱步,不知不觉中走到了荣誉墙前。

再次抬头与邱安烈士“年轻的双眸”对望,张天宇猛然想起班长经常鼓励他的那句话:“我们是普通一兵,一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无数浪花翻涌澎湃,却可以承载舰船驶向深蓝。”

邱安烈士牺牲时,也只是普通一兵。当兵为什么?当兵干什么?再低头望一望这块浸染着烈士鲜血的土地,张天宇回想起自己入伍时的初心,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释然了。

放下“包袱”,脚步更加轻快。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他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为战友讲解科学的训练方法。

为了帮助一名体能偏弱的战友提高成绩,张天宇带着他不停地加训,手肘、膝盖上新陈交错的伤疤记录着他们的付出。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他的帮助下,这位战友进步飞快,最终在年终考核中取得了好的成绩。

去年底,张天宇也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日月轮转,海岛之滨有人昼夜守望;时光荏苒,高山之巅有人风雨兼程。一茬茬官兵用自己的选择和坚守,让“忠诚使命模范侦察雷达站”的旗帜历久弥新,让烈士的血脉长存山海。

又到清明时节,张天宇在手机上看到有诗云:“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他想,能够活在一茬茬观通站官兵心中,活成一种精神,长眠在昔日战斗过的地方,守望今天的盛世太平,这又何尝不是邱安烈士的心愿,不是每一位烈士的心愿?

阵地旁的瞭望。

关键词 追寻

有一种精神跨越山海

■解放军报记者  黄昆仑  危乔巧  通讯员  赵鸿操

小岛孤悬东海之滨,阳光总是脚步匆忙。驻守在这座海岛上,东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营区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

清明节前的一个清晨,列兵李鹏独自登到海岛“制高点”。仰望坐落山顶的烈士纪念碑,重温英雄故事,他的思绪飞回到数月前。

一名战士在“英雄石”前祭奠英烈。

响亮的英名属于谁

去年9月,还在参加新训的李鹏即将前往某海岛雷达站报到。新训班长拍拍他的肩膀说:“那是‘黄龙19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是英雄的空军雷达站,你在那里一定会收获很多。”

那是李鹏第一次听说“黄龙19烈士”。

上岛不久,一天傍晚狂风骤起,一级上士李仁宗放下碗筷,拽着李鹏就往山上跑。山上风力达到七八级,李仁宗爬到雷达外部检修,让李鹏在设备内部递送工具。

天空渐渐落雨,李鹏几次要求接替李仁宗出去检修,却一次次被拒绝,直到这位平时沉默少语的班长罕见地发了脾气,大吼一声:“我是班长,这事我来做!咱俩各司其职,这是命令!”

这喊声混杂着呼啸的风声,是如此震撼。那次,李鹏看到了平时和蔼的老班长严厉的一面。

不久李鹏被确定为操纵员,开始跟着“师傅”、一级军士长王永才上阵地值班。每次雷达关机,王永才都会在笔记本上记录值班情况,随后拎着工具箱登山去给天线“体检”,完成一系列雷打不动的“任务”,才会放心离开阵地下山。

在岛上守了近30年,值班、记录、维修……早已被王永才练成“肌肉记忆”,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当年班长教我,要像‘黄龙19烈士’守好阵地一样守好自己的岗位,在这里,任何一项工作都与使命责任相连。如今,到了把接力棒传下去的时候,我也要像老班长当年那样带好新一代雷达兵。”

新兵下连一个月,赵指导员带领新兵下岛,前往县城的烈士陵园。

烈士墓前,赵指导员高声喊出19名英雄的名字:“林才发”“应少华”“潘永昌”“李祥庆”……

他将一束野花,郑重摆放在老连长林才发的烈士墓前:“林连长,站里来了第46批新兵,我们今天来看您了。请放心,您和英烈们用生命书写的雷达站精神,我们一定会传承下去。”

张天宇(左)向邱安烈士墓献花。

今天我们为什么追寻

烈士纪念馆中,新兵们通过一张张照片,追寻着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追寻英雄的足迹?

“只有追寻,我们才能在回望来路时,看清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并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赵指导员对新兵说,他也曾在追寻之路上迷茫过、徘徊过,但最终,他找到了答案。

那年,赵指导员刚刚军校毕业,来到这个海岛雷达站任职,恰逢雷达站在一次考核任务中吃了败仗,站里士气一度低迷。作为一名年轻指导员,他意识到,那时的雷达站最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

在与老兵徐聪交流过后,赵指导员请他做“讲解员”,带领官兵来到连队老营房所在地。

“这里是操纵排、电工班、伙房……”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老营房早已破败,房屋四周杂草丛生。徐聪指着一座泥瓦哨楼介绍,当年,“黄龙19烈士”等老一辈雷达兵就在这里瞭望和侦察。

从老营房往东走,不远处就是一处悬崖,风卷浪花拍打着礁石。“这些礁石上的桩孔,就是老一辈雷达兵为建设阵地一锤锤凿出来的。”顺着徐聪手指的方向,大家望着礁石上一个个人工开凿出来的石洞,不由地心生敬佩。

“今天眺望眼前这片宁静辽阔的海空,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肩负着前人的嘱托,更要扛起今天的职责使命……”伴随着徐聪的讲述,一股力量在不知不觉间积蓄,一股英雄气在不知不觉被唤醒……

那天,赵指导员和连队官兵共同带走了老营房旁的一块“英雄石”,摆放在连队门前作为“励志石”。翌年,他和战友组成分队,从海岛辗转多地参加上级比武,最终获得专项课目第一的好成绩,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每每回忆起那一幕,赵指导员都会语重心长地说:“精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锚’,为我们锚定初心,锚定前进的方向。”

英雄精神融入血脉

清明节前夕,昔日驻守海岛的老兵方岳荣与雷达站官兵连线,含泪向新一代雷达兵讲述“黄龙19烈士”的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支队伍登上海岛建起雷达站,扎根东南沿海一线,守护祖国空疆。为了躲避敌人的侦察机,连长林才发带领战友在悬崖边开凿阵地,建起营房。

那年八一建军节,海岛遭遇强台风袭击。清晨,放心不下阵地的装备,林才发带领排长应少华和十几名战友赶来。

滔滔海浪袭来,连接悬崖和阵地之间的石桥被冲毁。唯一的通路没了,他们立即返回营区,找来各种材料搭建了一座并不坚固的桥梁。

又一个巨浪砸上来,正在抢运物资的林才发等多名战友被卷入大海,瞬间没了踪影;在悬崖边准备上桥的应少华也被海浪卷入礁石涧,他的头撞击在礁石上,顿时鲜血染红海水,而他的双手还抱着一台装备。

见此情景,排长潘永昌准备绕道入深涧救援,被浪峰卷入海中……短短几分钟,巨浪无情地带走了19名年轻官兵的生命,后续赶来的指导员只能含泪命令其余战友带着抢救出来的装备回营区,重新组装开机。

老兵的深情讲述,让不少新兵红了眼眶——为了守护祖国的天空,第一代守岛雷达兵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守阵地,献出了青春甚至生命。

雷达站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烈士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每年新兵上岛第一件事,就是来到纪念碑前祭奠,给英烈的名字描红;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带上烈士家乡的特产,来到纪念碑前为烈士扫墓;退伍季,老兵们会专程来看看老营房,为那些逝去的英魂献上几束花、敬上一个礼……

那一夜,李鹏辗转难眠,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中写道:“祖国的天空防线有我,您请放心。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都不会退缩。”

几天后,旅机关派人员参加上级比武竞赛。消息传来,李鹏主动报名:“比武场上一定为连队争光。”

让李鹏没有想到的是,一夜之间,连队党支部一下收到了十几份“请战书”,其中不乏新战士。每一份“请战书”都表达了“传承黄龙英烈精神,在新的战场上再立新功”的强烈愿望。

一个个红色指印在“请战书”上格外显眼,望着连队荣誉墙上摆放的一个个奖状匾额,李鹏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些战风斗浪抢救装备的身影:“为了祖国空防,为了宁静的海疆,我愿贡献所有力量。”

周末,雷达站官兵登高望远,将几束花撒入海中,祭奠19名英烈。老兵方岳荣年事已高,无法上岛,官兵们拨通视频电话,替老兵为昔日战友点上一支烟祭奠。

脑海中浮现英烈蹈海的场景,聆听着老兵深情的讲述,李鹏恍然觉得自己一瞬间长大了。他想起新训班长曾说的话:“时间的大海可以冲淡许多往事,有一种精神却能跨越山海。”

“天线飞转搜目标,电键清脆传信息,东海之滨驻守英雄的雷达兵……”翌日,当雷达站的站歌响起,李鹏感受到,英雄的精神已融入他的血脉。

张翔宇、胡四方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