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寒冬,草原深处是我“家”
寒冬里的守望。
一大早,听到由远及近的摩托车马达声,牧民格日乐土就知道是查布点哨所的护边员阿迪力来了。
几天前,一场暴风雪突然来袭。想起山里那几百只羊,格日乐土心急如焚,连忙拨通了阿迪力的电话。
从小跟随当护边员的父亲阿迪雅在草原上巡逻,阿迪力熟悉这片草原的角角落落。眼见雪停了,阿迪力约上格日乐土进山寻羊。两人骑着马兜兜转转,翻过一处制高点后,格日乐土一眼就看到了远处山谷里的羊群。
借着手机微弱的信号,阿迪力给山那边的边防连连长阿拉德日图拨通了电话。没多久,阿拉德日图带着官兵赶来了,大家一起帮助格日乐土驱赶羊群……
今天在内蒙古边防,护边员们执勤巡逻在草原深处,作为卫国戍边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和边防部队官兵共同组成祖国的钢铁边防线。
这些护边员执勤哨所大都地处偏远,方圆数十公里无人居住,护边员都是当地的牧民,熟悉边情民情,乐于扎根边防。近些年,上级为驻守在各个执勤哨点的护边员们,每人配备了一辆摩托车,并重新整修了执勤哨所的营房。
这些北疆执勤哨所大都是“家庭哨”,一家人都是“护边员”。一家老小齐心守护边防线,在今日边关已是寻常事。
隆冬已至,驻守在距离边防线最近的执勤哨所里,这些不穿军装的护边员的冬季生活什么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祖国北疆几座护边员哨所,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别样的温暖。
——编 者
地理坐标 查布点哨所
父子护边员 接力守边关
护边员就是草原的守护者
在都市人看来,护边员的执勤生活枯燥而乏味,牛羊、草原、风雪、边防线,是恒久不变的主题。但在达茂旗的牧民们心里,护边员是草原的守护者。
远亲不如近邻。在格日乐土一家人心中,草原上有“两种人”最值得信任,一是解放军,二是护边员。
护边员阿迪力的父亲阿迪雅,在这条边防线上巡守多年。阿迪力很小的时候就认识格日乐土一家人。和格日乐土一样,生活在这一带的牧民遇到困难就会想起护边员。和牧民们语言相通、情感相通的护边员,是他们心中的亲人。
风雪肆虐的冬季,是阿迪力最忙碌的时候。
无论刮风下雪,他每天都要巡查一趟边防线。要是哪个牧民家里遇上麻烦,阿迪力总是第一时间赶去帮忙。“要把牧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当成天大的事。”这也是父亲阿迪雅离开哨所时留下的叮嘱。
相比于边防连队驻地,护边员执勤哨所往往更加靠近边防线,有时方圆数十公里无人居住。在阿迪力的记忆中,父亲阿迪雅当护边员时的生活着实艰苦。
在查布点执勤哨所,阿迪雅守了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阿迪雅带着一匹马、一条犬独自一人搬到了哨所。那时候,边防线上几乎没有基础设施,戍边条件十分简陋,阿迪雅说啥也不让妻子一起守哨。说不过阿迪雅,妻子便带着大儿子宾巴、小儿子阿迪力生活在距离边境线数十公里的满都拉镇上。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少得可怜。
顶风冒雪、风餐露宿,阿迪雅在查布点哨所守到了双鬓斑白。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天冷浑身上下就钻心疼。知道自己很难长期守在山上,10年前,他让高中毕业的儿子阿迪力来到哨所,父子俩一起守哨。
这期间,上级重修了哨所营房,查布点哨所从最初的一间土房,更新为一座木屋,接通了长明电,有了基础供暖设备。最让阿迪力高兴的是,他拥有了一辆可以驰骋草原的摩托车。
护边员阿迪力(右)手持望远镜在哨楼观察边情。
带着父亲的嘱托,为祖国守好边防线
一个冬夜,寒潮来袭,天空飘落雪花。阿迪力注意到,远方的边境线上几束车灯光时隐时现。
“北疆冬季风大,白天都极少有车辆在边境线出现,更别说晚上了。”阿迪力敏感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他迅速向边防连队报告情况,而后关闭车灯,发动摩托车只身潜入漆黑的草原深处,隐蔽跟踪可疑车辆动向。
那是阿迪力独自驻哨的第2个冬天。雪夜独自外出巡查,对他来说却是第一次。那晚,寒风凛冽,阿迪力裸露在风里的脸庞被吹得失去了知觉。
他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一直追到了边防线附近。不见车的踪迹,他又顺着地面上的车辙,骑摩托车找了许久,依然一无所获。这时,时任边防连连长张锋带着官兵赶来了。他们又一起沿着边防线巡查,最终判明了该起边情。此时已是黎明时分。
第二天,阿迪力把这次“行动”专门给父亲阿迪雅报告,父子俩又一起在电话中回忆起顶风冒雪彻夜巡查的过往经历。
阿迪力小时候,父亲一个人在驻勤点守防,母亲不放心,时常到哨点陪伴父亲。放假了,母亲也会让阿迪力到哨所巡线。查布点管辖的这段边防线,每一个深坑、每一个拐弯,阿迪力都记在心上。
2018年12月的一天夜晚,风急雪骤,边境线附近突然出现几辆黑灯驾驶的货车,阿迪雅让阿迪力立即向边防连队报告,自己则骑马冲进了漫天风雪。
也正是那一次,年近六旬的阿迪雅从马上跌落摔伤了腰,不得已只能回家休养,27岁的阿迪力正式开始了独自一人的守哨生活。
阿迪力想不到,在他独立驻守哨所3年后,一个好消息温暖了寒冷的北疆。
今年4月,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联合四子王旗和达茂旗边委办,决定对护边员哨所进行新一轮加固整修,并将多处闲置的执勤哨所改建为“护边员之家”。
从此,在边防线上巡查的护边员们有了中转休息、遮风避雪的“临时驻勤点”,巡逻安全、生活质量有了更好的保障。
有了这个“家”,巡逻心更暖
护边员守护着草原,草原记录了发展,见证了变迁。
经过半年多建设,如今该边防旅下辖的管段内,每个护边员哨所都配备了日常生活用品和厨具、洗浴设备,查布点俨然成了一个“家”。
随着“临时驻勤点”的建设,护边员外出巡逻有了“定心丸”。阿迪力说,连队的边防管段很长,冬季巡逻遇上恶劣天气,经常被困风雪中,“临时驻勤点”就是巡逻途中的“驿站”,成为边防官兵和护边员们共同遮风避雪的港湾。
阿迪力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阿迪雅,已在镇上过上“退休生活”的他,笑得合不拢嘴,“当年自己吃过的苦如今儿子不用吃了,祖国的边防线,更要守好啊。”
“那里是个风口,老护边员阿迪雅在那里守了38年,成了当地的一个传奇,如今他的儿子阿迪力又上了山。我们必须把最偏远的执勤哨点,建设得更好。”
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一位领导听说了父子护边员的故事深受感动,专程赶到查布点和阿迪力见面。查布点也成为今年第一个动土整修的执勤哨点。
“欢迎来到我的‘家’。”走进查布点哨所,融融暖意扑面而来。安静的木屋里,摆放着几台观察设备,安装着水电暖配套设施,吃住用物资也都配备齐全。
“巡查的线路长,以前冬季巡查遇上风雪,被困在雪里过夜是护边员最担心的事。如今执勤设备齐全、又有了‘临时驻勤点’,护边员顶风冒雪心也是暖的。”阿迪力说。
早晨出发,傍晚在途中的“护边员之家”歇脚。第二天一早,再往下一个管段巡查。“规避了风雪、确保了人员安全,还能保存体力完成好后续任务。”在“护边员之家”,护边员李祥勇披挂整齐、再戴上护边员袖标,准备出门。
沿着哨楼的旋梯向下,他向着下一个点位走去。转过头,他笑着说:“有了这个‘家’,执勤心更暖。”
另一个执勤点位上,护边员巴特尔使用哨所新配置的高倍望远镜观察空中一个白色空飘物的动向。一边观察,他一边通过通信设备呼叫边防连队战备值班室,将情况向连队报告。
数公里外,某连官兵迅速前出,在巴特尔不断跟踪引导下,成功在距离边防线不远的地方“截获”空飘物。原来那是一名飞行爱好者乘驾的无动力伞,因大风原因,“大伞”误落入边境地区。
49岁的巴特尔家在满都拉镇,过去他所在的执勤点有3个护边员,几个人轮流在冬天驻守哨点。如今哨所越建越好,他就干脆把家搬到了执勤哨点。
“心系边防,情牵边民。如今戍边条件越来越好,守护好祖国边防线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我们护边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巴特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