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4天3夜,他们用双肩架起了云端生命补给线

来源:高原战士微信公众号 作者:庾永杰、黄鑫、白清锐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0-08-21 09:13:06

西藏军区某团阿桑哨所,位于高原季风和印度洋暖湿气流交汇处,山高林密,毒虫遍地,降水量大,自然灾害频发,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进入5月份,该地区普降大雨,卓木麻曲河水暴涨,通往哨所的唯一道路,被大水冲断多处,人员车辆均无法通行,阿桑哨所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后勤补给极为困难。为了给哨所官兵补给物资,该团某连的官兵们,穿云层、越密林、攀悬崖、斗毒虫,翻20个山头,下7个悬崖,4天3夜用双肩架起了一条云端生命补给线。

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简单的早餐过后,官兵们已经互相整理好背囊,再次确认携带物资,为出发做最后的准备。为了给哨所的官兵带尽可能多的物资,除了4天必备的水和食物,大家能不带的都不带。

从海拔4300多米的地方出发,漫山遍野的灌木丛,充盈着雾气和露水,行走其中,湿滑无比,不小心踩空的话,很容易扭到脚,甚至摔倒后直接滑入谷底。出发不到半个小时,大家的鞋袜、裤脚都已被全部打湿,身上大汗淋漓。泥泞不堪的地面,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只能凭借身边的植被让自己保持平衡。

班长杨尚思是走过这条补给线次数最多的,也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兵,他负责在前方开路。狭窄的过道,巨大的落差,负重的官兵们抓住攀登绳,小心翼翼地贴着崖壁,缓慢地找着落脚点。

完全没有落脚点的2号悬崖坡度接近90°,原本这里只拴着一根细绳,已经走过4趟的班长杨尚思,特地背了一捆粗绳子进来,拴了上去,用于确保人员和物资的输送安全。副班长杨起云在中间点,一只脚踩在树叉上,一只脚踏在崖壁边上,艰难的将背囊传给班长杨尚思。杨尚思再将挂在树杈上的背囊拉过来,传递给后面的战友。等官兵们将背囊传递完毕时,细细的小雨让本就不好下的崖壁滑的放不下脚。已经脱力的韩海鹏滑坠在树枝上,在杨尚思和其他战友的帮助下,才顺利通过。趁着停下来的空档,大家靠着石头,吃点零食喝口水,补充能量。

过完3个悬崖,已经是下午5点,短暂的休整后,他们接下来就要进入有黑熊、野猪等猛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从这一刻开始,大家必须快马加鞭,在天黑前赶到中转站落脚。滑下最后一个大坡,雨渐渐停了下来。已经浑身湿透的官兵们,脚上和着黑色的烂泥,艰难前行。为了防止意外伤,特别滑的路段,他们把身子放低,蹲在地上,脚后跟使劲地杵在泥里,慢慢地下移。走过野猪坑的烂泥滩,穿过小竹林,官兵们终于在晚上9点到达了高地中转站。

第二天,官兵们一早就踏上了行程,没有多余的早餐时间,饿的话只能在路上吃些小零食充饥。完全湿透的背囊有接近80斤的重量了,繁茂的竹叶,打在脸上,已经分不清汗水还是雨水,只觉得脸上生疼,将视线完全遮住,划伤、蚂蟥、毒蛇、荆棘接踵而来。

下午5点,他们终于到达了哨所,“战友来了,新的补给来啦!”哨所的官兵见到久违的亲人激动地说道。分发物资时,哨所官兵们“呼啦”一下围了起来,看到新鲜的肉和蔬菜,看着许久未见的战友,都开心得不得了。他们简单调整,对身上伤口进行处理,在哨所里终于吃上了2天来的第1顿热饭,因为物资有限,第2天他们就得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