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强国强军同心圆
■解放军报记者 柴 华
秋日北京,天高云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的人们,络绎不绝。
观众留言处,人们纷纷写下观展感受。一位观众深情写道:“我为这10年的非凡成就感到自豪,也为有这样一支人民军队守护我们而感到心安。”另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8个字:“强国强军,有你有我。”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推进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行动。1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谋划与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着力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深厚伟力空前凝聚。
同心·一盘棋
立秋时节,驻河南省三门峡市某部营区门口,一条笔直宽阔的战备公路让人眼前一亮。
该部刚移防过来时,营区门前只有一条乡间小路,重型装备进出营区十分不便。“战备公路建设关系到部队练兵备战。部队有期盼,地方党委政府应全力解决!”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领导了解相关情况后,随即带相关人员现场办公。半年后,一条连接市区的战备公路贯通,制约该部战备出动的梗阻被打通。军地有关部门还协调市公交公司,开通一条“拥军专线”,把公交车通到营区门口,方便官兵、军属出行。
“要坚持全党全国一盘棋,军地合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0年来,无论是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每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还是在军队重要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常用“一盘棋”来比喻强国强军事业。习主席强调,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国防意识,满腔热忱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为强军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
恩格斯曾指出:“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量。”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培育和形成了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军民团结,“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
“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需要凝聚起全国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习主席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融入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强调要调动全党全国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国家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依法开展国防活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2020年,新修订的国防法作出明确规定。全国各地自觉贯彻落实国防建设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谱写“犁剑和鸣固长城”的时代篇章。
“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布局,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繁华地段的两座商业大楼长年悬挂国防建设宣传横幅标语,巨幅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征兵、国防教育宣传视频。几名来康平县投资的企业家看中了这两个地标建筑的广告效应,提出增加企业广告的播放频次和时长,被县领导婉言拒绝:支持企业发展是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但不能占用国防资源。今年4月,康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两份绩效考核“红头文件”,其中党管武装工作考评分值由过去的2%提升至4%,“党管武装分值提升,看似是地区绩效考评的量化调整,实质是对国防安全认识站位的考量。”
“为政当谋兴武事,两副担子一肩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构建起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培训体系,全国3000多所党校同开国防教育课,强化领导干部“粮、油、水、电、路、网各条战线都连着国防”的观念,引导他们成为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领头雁”。一些地方还将国防素养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选拔任用的考察内容,使大批党政领导干部抓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能力水涨船高。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一盘棋”的胜局,来自“一条心”的力量。这是百年奋斗的总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尊崇·拥军情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着一件庞大的革命文物,那是一条长8.86米、连桅杆高6.7米、多处有弹痕的木船。
船的主人是渡江战役“二等功臣”张孝华。1948年冬,他用多年积蓄新造了这条木帆船。船帆尚未做好,张孝华就带着船和独生儿子报名支前。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有上千万名渡江支前群众为解放军送粮草纳布鞋、修路桥挖沟渠、抬担架运物资。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渡江战役中,每一名解放军战士的身后,至少站着十位支前群众。百万雄师,千万人民,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无往而不胜。
从硝烟烽火中一路走来,拥军支前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支前理念与模式的变化中赓续传承。近年来,军地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聚力服务备战打仗的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发扬拥军支前传统,设立省市县三级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推进拥军支前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各地紧盯部队打仗急用、改革急需,想方设法为部队特别是驻边疆、海岛等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今年春节前夕,全国1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响应全国双拥办组织的“情系边海防官兵”春节专项慰问活动,170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迅速行动起来。一位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工作人员感叹:“如此大规模的专项慰问活动,真像当年万众一心齐支前!”
2021年12月9日,家住四川省泸州市的94岁抗美援朝老兵何伯超,乘飞机前往山东省烟台市与老班长高万功相聚。航班机组通过广播向同机乘客郑重介绍他的事迹。乘客们高呼:“向老英雄致敬!”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谢谢你们的不顾一切,才有我们现在的繁华盛世。”“你们,才是实至名归的偶像。”从为屏幕里的英勇奋战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到致敬身边的老兵、关爱身边的英雄,尊崇军人、致敬英雄,成为当下中国的主旋律之一。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崔玉玲记得,2018年3月13日,代表们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听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时,“我的印象很深刻,不仅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的掌声很热烈,整个会场的掌声都很热烈。这反映出这项改革举措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挂牌成立;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施行;2021年12月14日,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全国申领发放工作启动……“尊崇”,这个彼时许多人还感觉有些陌生、新鲜的词语,逐渐变成一个个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切实举措,化作形成社会风尚的蔚然春风,温暖着千千万万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的心田。
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各地的车站、机场、港口,“军人依法优先”的标识引人注目;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家庭的门楣上,“光荣之家”的牌匾格外醒目。两块小小的标牌,承载的是社会对军队、对军人的尊崇和大爱。
9月16日上午,“双20”列阵长空,以空中最高礼仪接迎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对千千万万为国牺牲的英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习主席时刻牵挂于心。在习主席的关心推动下,设立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让中华儿女在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共同铭记历史、缅怀英烈,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
“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军发展壮大、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赤诚·爱民心
“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一份写于2020年除夕当天的请战书上,这9个字被重重地加粗。请战书的空白处,是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全体人员的29个红手印和签在红手印上的名字。
这是一支2003年曾奔赴小汤山医院、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队伍。17年后,按下红手印的,既有当年打过硬仗的“老兵”,也有渴望驰援前线的“新兵”。
“解放军来了!”2020年除夕夜,由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抽组的3支医疗队450名军队医护人员告别家人,乘坐军机奔赴武汉。
“疫情面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那个春天,改革重塑后的人民军队,在这场战“疫”中展现出“能打仗、打胜仗”的新时代面貌。不变的是,“为了人民,不顾一切;服务人民,奉献一切”。
“全体人员牢记我军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2020年4月,习主席签署通令,嘉奖军队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全体人员。
为了人民,人民领袖牵挂、决断、部署,平波镇浪。为了人民,人民子弟兵请战、出征、冲锋,劈波斩浪。
“你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头,永远做人民子弟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习主席的号令铿锵有力,激励三军。听令而行、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人民的安危永远是子弟兵最大的牵挂,为了人民利益挺身而出永远是子弟兵的本色。
2021年夏,河南郑州因突降暴雨,变成一片泽国。翘首期盼救援之际,当地群众看到一辆军车朝着被暴雨围困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方向涉水前行。大半个车体没入水中的车身上,悬挂着一条红色条幅:“危难时刻见忠诚”。
“当时驾驶室已经开始进水了,但是我必须一直往前开。”这是被群众誉为“最牛军车”的驾驶员王赟赟的选择,更是人民子弟兵如山的承诺。
军徽,同样闪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特殊战场。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的一代代飞播官兵,在西北高原撒下的种子,变成一片片绿带锁黄龙的防护林,为人民群众铺就了一条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幸福路。
“我们的‘战役’还没有结束,戈壁深处的不毛之地,光秃秃的野岭荒山,是我们新的战场。”与飞播官兵一样,参与扶贫帮扶的人民子弟兵,如今成为摘帽村里不走的“兵亲戚”,持续助力乡亲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唱出了中国百姓才能听懂的炽热情感。在同心战“疫”的战场上,在风急雨骤的洪水里,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新时代革命军人用实际行动慨然作答——我们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
一声“到”,一生“到”。当党和人民一声召唤,挺身而出、响亮作答的,还有广大退役军人。逆行冲锋的队伍里,总有老兵的身影。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脱下军装,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华大地上,“绿色长城”巍峨蜿蜒。走进新时代,军民关系不断密切、强军根基持续厚植,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深厚伟力,空前汇聚、蓬勃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