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在战位报告·成就篇丨空军航空兵某无人机团:“察打先锋”飞出胜战航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兵正 李建文 刘海洋 单嘉欣 责任编辑:刘秋丽 发布:2022-10-07 06:22:5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空军航空兵某无人机团——

“察打先锋”飞出胜战航迹

■解放军报记者 李兵正 李建文 特约记者 刘海洋 通讯员 单嘉欣

现在各类无人机系统大量出现,无人作战正在深刻改变战争面貌。要加强无人作战研究,加强无人机专业建设,加强实战化教育训练,加快培养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

——习近平

飞行前组织检查。刘载誉摄

清晨荒漠戈壁,一架无人机在云海间巡弋待战。

“飞鹰,打击‘敌’×号战车。”演习指挥员发出指令。地面远程操控方舱内,飞行操控员迅即调整角度、锁定目标……导弹从无人机轰然发射,喷出炽烈尾焰。

精准命中!作为全军首支察打一体无人机部队,空军航空兵某无人机团又一次打出佳绩。伴着改革强军的东风,这支年轻团队羽翼渐丰,向着“察打先锋”目标振翅奋飞。

“2015年、2019年,我团有幸参与无人机方队,两次通过天安门,光荣接受习主席检阅!”成长在统帅注视的目光里,全团官兵豪情满怀:为战而生,向战而飞,我们有信心随时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向战而飞,就要甘做不负时代重托的“拓荒人”——

“真是十年磨一剑!”记者翻开该团编印的《大漠天鹰》画册,团队发展历程令人感慨。

在改革强军中,该团从繁华都市移防西北大漠,成为空军察打一体无人机“种子部队”。

奔赴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新型作战力量成长的部队去!官兵们有的刚下连,一纸通知就改变了报到路线;有的没来得及向家人讲,就坐上押运装备的火车……

飞行员黄润楷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时,对插上“人工+智能”翅膀的无人机充满好奇。可刚到部队驻地,看到漫漫黄沙,心中不免泛起波澜。

荒凉。最初的日子,由于还没有新建营区,大家只能暂住在红砖瓦房,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冷风如刀。

奋起。无学习教材、无操作经验、无训练范本,面对全新的装备,官兵想方设法查找资料学习研究。战机由“带我飞”变成“代我飞”,一字之差,让各专业官兵都开启“拓荒”模式。他们在厂家帮助下,跟研、跟试、跟产,决心闯出一条新路。

几个月后,《维护规程》《操作手册》《组训流程》等新鲜“出炉”。捧着自己编写的“教科书”,他们实现了“当年接装、当年实射、当年形成战斗力”的目标。

理解了所从事事业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更加热爱它。近几年,一大批高学历、90后官兵甘愿放弃优越生活,在这片沙漠扎下根,翱翔在无人战场的广阔天空。

荒漠虽远,心不荒芜。取得未来战争的入场券,成为官兵的共同心声。

2021年底,该团团庆之际,“时代楷模”、曾是该团首批飞行员的李浩寄语老单位:“时代浪潮惊涛拍岸,容不得迟疑者。既然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就义无反顾投身无人机事业!”

向战而飞,就要敢做加快战略转型的“弄潮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视察空军部队,为空军战略转型指明方向。”在指挥方舱,团政委刘杰告诉记者,“无人机部队怎样转型,是全团官兵积极探索的课题。”

那年,装备更新换代,新机智能化程度更高,操作难度更大,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升级。

如何“换羽高飞”?时任大队长蒋海鹏这样回答:“走出思维‘茧房’,让老经验归零。”

他和战友们认真研究近几场局部战争案例,研析新型作战概念,探索无人机战法。

一次次“头脑风暴”,让蒋海鹏积蓄了胜战底气。一次演习,红蓝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紧要关头,他主动请缨出征。

以往演习场上的“配角”,此时却担当重任,一些指挥员将信将疑:“你们能行吗?”

在多个无人机地面站,蒋海鹏和战友们接力操控,准确侦察到蓝军前沿及纵深目标,迅速呼叫某型战机出击。当友机攻击完毕撤出,蒋海鹏又发射1枚导弹精准“补刀”,实现致命一击。

“这是团队的荣耀。”这段敢闯敢拼的经历,是该团转型之路的缩影。他们在无人战场先行先试,从“飞起来”到“打得赢”,从“自己打”到“体系打”,跨越关山千万重。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材,从内部打破是成长。过去,团里外出驻训,机关参谋需要跟随组训。有时分片任务增多,参谋力量捉襟见肘。为此,他们探索推行大队组训模式,把作训单元从团缩小到大队,优化力量编组,构建灵敏的体系模块。

二大队航电师周志杰兼任参谋一职,这对他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一次重塑。由于他对本大队的训练情况比较熟悉,训练方案制订、战术行动谋划、训练动态监控等更有针对性。今年初,该大队因完成任务出色荣立集体二等功。

“改革大潮不等彷徨的脚步。”工程师倪国琛说出这样的体悟,源于一次尴尬的经历。

那天演习,他对侦察到的图像,按惯例判读上报。但上级的接连追问让他冒出一头冷汗:“为什么只有‘敌’战车数量?型号呢?参数呢……”

“打仗打的是对方的认知盲区,简单粗略的情报难以满足新的战场需求。”为此,该团发动大家涉猎更广泛的学科领域,储备更丰富的作战知识。如今,倪国琛已成为“情报通、一口清”。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思考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该团在实战化演训中磨砺成长,逐渐成为“临机召唤,召唤即打击”的空中精锐。某次重大任务中,他们操控无人机连续高强度飞行,刷新了最长在空和最高强度的历史纪录,并侦察拍摄到高价值影像。

官兵们并不满足于此。在缺少航线地图、气象资料的情况下,他们不断挑战陌生空域、复杂电磁环境——

某次实弹验证任务,他们在临界高度成功发射某型导弹并命中目标;

某次高原试射,他们成功实现某型弹药的首次投射,为后续训练提供经验借鉴。

向战而飞,就要做“智”胜未来空天的“狩猎者”——

未来战场,不想成为别人的猎物,只有让自己先成为“狩猎者”。

一次演习,导演组临机指定移动靶标。副大队长邓亚书精准操控,一击命中,赢得满堂彩。

这么精准,有什么诀窍?邓亚书告诉记者:“我的大脑,加上战机越来越强大的智能系统,让战场态势分析、数据计算更有智慧。”

带着智慧去捕猎,才能在未来战场出手更快、更准、更狠。可是,当系统做出错误判断时,该怎么应对?

那年,战鹰刚列装不久,出现刹车异常。大家按照惯例,替换了新的器件。不承想,器件没有问题,是计算机自身逻辑错误,导致信号反馈故障。机务中队长李少宵悟出这样一条心得:“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发出指令,但是单线程的思维、机械化的排故手段,无法给智能化装备‘治病’。”

装备再智能,决定打赢的最终因素还是人。前瞻未来智能化作战,人必须先“更芯换脑”。

该团组建装备研究小组,聚焦前沿、服务战训,推动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相互转化。他们定期收集基层分队无法自行解决的战训装备难题,与院校、科研机构和工业部门深入探讨故障成因、合力推动装备改进。

“要努力将机型优势转化为胜战优势。”团参谋长余瑞超告诉记者,随着无人机应用的日渐广泛,只有更加积极主动谋战研战,探索创新训练模式、作战理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训部门自办无人机作战理论刊物,将上级作战要求与任务实际相结合,由党委把握理论课题研究方向,各专业骨干自行选题研究。期刊主编、飞行员徐震说:“一篇篇新鲜出炉的体会和论文,闪烁着官兵智慧的火花。”

信息化作战打的是数据和算法,谁掌握的数据多、采取的算法巧,谁就能在战场上快人一步、抢占先机。

“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近期,装备研究小组对数据分析进行优化运算,并计划与院校科研团队联合搭建实验平台、开展数据测试。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采访结束已近月夜,记者站在该团一幅巨型航迹地图前,细数他们上高原、踏边防、进密林、巡海疆的征程。此时,一架无人机轻巧归巢,机场渐渐归于平静,但官兵们胜战的航迹仍在延续……

短评

打造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强力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军事训练已进入全方位变革、整体性提升的新阶段,改革强军的“高速列车”正在将越来越多的新型作战力量带往新的“出发站台”。

作为在改革号角中破壳而出的新型作战力量,空军航空兵某无人机团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飞起来”到“打得赢”,从“自己打”到“体系打”,自组建之日起,该团就定下时间表,以读秒状态夜以继日地冲锋:探索创新训练方法、战法手段,研究作战机理和作战模式,力争在未来战场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新型作战力量以新需求为牵引、以新技术为支撑、以新能力为标志,是一个时代军事发展的风向标,是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研战知战,方能胜战。面对我国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严峻复杂的形势,以防空反导、特种作战、电子对抗、信息等为代表的新型作战力量,必须树牢联合制胜理念,深度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增强主动联合、积极作为的高度自觉,实现各作战力量攥指成拳,从而带动战斗力建设加速发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