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丨陈松:锻造强军胜战的“两栖刀锋”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一阵海风吹来,卷起一米多高的涌浪,两栖战车编队随浪大幅摇摆,仅有炮塔顶部和通信天线露出水面……
盛夏时节,第73集团军某旅一场两栖合成营实战化演练在某海域拉开战幕。
“海上通路遭‘敌’火力点封锁”“岸滩发现反登陆障碍”……面对密集而来的特情,左翼突击上陆群指挥员陈松研判态势后迅速定下决心——采取新型编组模式,实时共享重要目标信息,联合多火力精准破障。在多层次火力支援下,参演兵力梯次推进,成功控制滩头要地。
演练结束后,这位身体精壮、皮肤黝黑的指挥员感慨道:“战争之法,讲求另辟蹊径、克敌制胜。只有不断升级战法打法,才能在战场上赢得‘主动权’。”
组织训练中,陈松正在通过电台下达指挥命令 (曾冰阳摄)
陈松,第73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营长。近日,他被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
五年前,身为改革调整后的合成营首任营长,陈松真实地触摸到了陆军转型的脉动。他感到,合成化在改变陆军作战样式的同时,也将重塑新一代陆军官兵。
让官兵快起来,自己先得跑起来。陈松把过往的荣誉和成绩归零,带头掀起学装用装、研海懂海练兵热潮。
突击车2连火控技师万罗程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候陈松每天一有空就钻进战车里,从战车构造、工作原理,到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一一咨询请教。酷暑天里,战车内温度常常达到了四五十度,可陈松一进去就是几个小时。
训练中,陈松为官兵分析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谢文剑摄)
但是,“合”不是一蹴而就,“成”也非一日之功。陈松至今记得,第一次指挥全营打演习打得有多窝火。
是役,陈松指挥先遣力量实施岸滩扫残破障,可由于战场侦察不细致、步坦炮工协同不到位、海上火力支援掩护不及时,先遣力量全部“阵亡”、行动失利,旅首长狠狠批评一营“基础弱、假合成”。
“只有把合成作战思维理念融入到战训活动中,才能攥指成拳,实现部队由表及里的深层次转型。”陈松痛定思痛。他打破专业壁垒和兵种界限,制定多兵种协同训练计划,规范合成营属力量协同行动模型,不断推进要素集成、单元合成、体系融合,助推两栖合成营转型升级。
去年盛夏,一营参加联合演习担任一梯队主力,趁夜发动攻击。他引导多层次火力精准打击,协同破障分队开辟通路,成功处置“敌”火力压制、机甲反击等20余个突发情况,各兵种之间协同密切,一鼓作气完成实弹检验。
陈松带领战士们学战史、研战例、练战法(谢文剑摄)
一次偶然机会,陈松得知旅里正在规划建设模拟训练中心。为了拓宽自身科技练兵视野,他主动请缨参与筹备旅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他大胆提出了“以‘科技+’‘网络+’推动训练保障升级换代”的设计方案,建成了区域一流、设施先进的模拟训练中心。
陈松趁热打铁,发动全营官兵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力荐机关积极引入VR、AR、兵棋系统等技术手段构建仿真训练体系,建立智能报靶、网络对抗系统等“数字练兵场”,规范了“模拟苦练、实装精练”方法路子,旅队装甲乘员培养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官兵实实在在尝到了科技练兵的“甜头”。
前不久,陈松受领参加无人平台作战运用试验攻关任务。他克服无人平台任务荷载、飞行控制等诸多难题,探索实践“无人子母机”“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人机蜂群”等无人平台实战运用,申报相关专利6项,提升了合成营无人侦察、无人破障的实战能力。
近年来,陈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可他清楚,“前方是更多的‘娄山关’和‘腊子口’。在转型发展、强军胜战的道路上一刻都不能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