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雪域之上,热血奔流——新疆军区某红军师传承红色基因纪实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黄宗兴 李康责任编辑:杨红
2022-07-27 16:46

雪域之上,热血奔流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传承红色基因纪实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黄宗兴 李康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不断谱写红军传人的光荣篇章。图为该师官兵在实战化演练中,向“敌”前沿发起冲击。张 立摄

2014年4月29日,习主席亲临新疆军区某红军师视察,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该红军师是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红军师。

九十载风雨路,岁月峥嵘,苦难辉煌。从6支步枪建队伍,到经历30余次改编整编,再到雪域高原练兵备战,该师成立90年来,凝聚形成以“对党忠诚、信念坚定;长攻善守、勇猛顽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热爱人民、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红军师精神。

如今,该红军师在喀喇昆仑高原上,斗风雪、砺血性,把红军师精神化为自觉行动,不断砥砺奋进,谱写着新时代红军传人的光荣篇章。

舞台上,战士业余演出队四级军士长李明军和战友扮演的红军将士,在敌人猛烈火力压制下,冲锋、倒下、爬行,搭成人梯,再爬行,终于把战旗插上了山头……夜幕降临,一场根据红军师历史精心编排而成的情景剧《忠诚》在野外驻训场拉开帷幕。

“陕北红军中第一个女指导员任志贞,在受伤被俘的情况下,宁死也不透露部队行动,最终英勇就义,年仅19岁……”

一段段跨越时空的“对白”,一个个关于忠诚的故事,拨动着官兵思想深处的情感线,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心灵回响。

军旗永跟党旗走。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一代代红军师官兵最鲜亮的底色。

有一年,该师某团官兵闻令而动,从海拔50米的吐鲁番盆地奔袭到海拔4500米的喀喇昆仑高原。官兵还没来得及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就接到了新任务——该团1营需选派人赶赴海拔5100米的秋迪俭革拉哨所驻训。那是座“云端哨所”,含氧量只有内地的35%,年均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常年刮着6级以上的大风,条件极为艰苦。

看着官兵因高原反应略显苍白的脸色,营党委犯了难:到底派谁去?

“把选择权交给大家!”营党委集合全营官兵作了简短动员。当天晚上,100多封饱含赤诚的“请战书”,堆满了教导员的办公桌。

90年来,一茬茬红军师官兵,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生与死的考验下,总是顶上去、冲在前,彰显着对党的绝对忠诚。

1949年8月,担负兰州战役主攻任务的红军师,刚结束战斗还没来得及歇脚,就接到命令,开赴临夏剿匪,保卫新生红色政权。1959年3月,红军师刚执行完甘南平叛任务不久,又奉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紧急命令,火速驻守西藏,平息武装叛乱……

一心听党话、铁心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已经成为一种品格,融入红军师官兵的血脉。

旭日初升,阳光洒落在秋迪俭革拉哨所一侧的“党旗山”上。垂直的峭壁上,巨大的“党徽”,熠熠生辉。来到哨所的年轻官兵正在做巡逻准备。他们将忠诚之心融入每一次巡逻执勤和站岗上哨,用日日夜夜的坚守,诠释着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

那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红军师“长攻善守英雄团”“勇猛顽强英雄团”两面荣誉战旗,在战旗方阵中迎风飘展,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90年来,红军师先后参加战役战斗3420余次,涌现出190名英雄模范、69个功臣集体。

让我们将目光回到1949年8月25日——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兰州战役打响后,红军师官兵与国民党马匪守军在沈家岭进行殊死鏖战。最终,历经14小时恶战,红军师主攻团战斗减员超过90%,某红军团政委李锡贵、团长王学礼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与生命,打开了通往兰州城的锁钥,为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铺平了道路。

英雄故去,精神永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胜利的渴求,激励着一代代红军传人无惧牺牲、一往无前。

无人机袭扰、突击车夺占山口、榴弹炮火力压制……前不久,红军师官兵展开合成营对抗演练。

在双方对抗进入胶着状态时,红方担负主攻任务的“猛虎三连”官兵,克服高寒缺氧等恶劣条件影响,连续翻越多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在冰川峡谷间快速穿插,准确到达指定位置,并对蓝方指挥所等目标发起攻击,成功扭转战局。

“无论战争如何演变,血性永远是胜利的刀锋。”师领导告诉我们,在气温低至零下35摄氏度的雪域高原,官兵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战斗任务,彰显的是红军传人的血性本色。

瀚海大漠,战鼓声声。2019年,该师组队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夺得多个项目的金牌。获得“晴空”防空导弹兵班组比赛项目冠军的某连指导员丁维昌说:“外国参赛队员中,大部分都拥有多年参赛经验,而我们全是首次登场。但是作为红军传人,我们就要有这种决心和信心——无论对手多么强大,我们都要战胜他。”

丁维昌说出了该师官兵心声。如今,演训场上的滚滚硝烟中,该师官兵正向着强军路上一个个“沈家岭”,发起新的冲锋。

初春时节,喀喇昆仑高原依然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错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该师各宿营点内,却是温暖如春。

“想在高原戈壁上扎下根,没点精神是不行的。”在该师某团3营蹲点的团政治工作处主任雷彬感慨地说,在“生命禁区”建起“高原绿洲”,于最艰苦的地方扎根,正是官兵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体现。

1979年的那个初春,该师从西南边陲移防西北边疆。在进疆初期,房无一间、树无一棵。全师官兵战天斗地、白手起家,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和飞沙走石的百里风区建起了新的营区。

40多年后,在这片广阔土地上,红军师官兵披星戴月、沐雨栉风,追寻着先辈足迹再一次挺进喀喇昆仑。

初到宿营地域时,映入官兵眼帘的是荒漠、戈壁、风沙……中士赵正轩说,当时,狂风总是卷着沙石毫无征兆地袭来,帐篷里也随之沙土弥漫。吃饭时,尘土透过帐篷缝隙布满餐桌,白米饭也会盖上一层薄土。战士们打趣地说,这是新营区送给他们的“土特产”。

有苦不言苦,奋斗来解苦。搭板房、打水井、修菜窖……红军师官兵像前辈们一样,战风沙、斗严寒、抗缺氧,在“生命禁区”里扎根。

“这2930块银元,是当年师党委勤俭持家积攒下来的。后来,部队多次移防,银元没有缺失一块……”在该师师史馆展柜中,陈列着3箱银元。我们采访时,正赶上解说员范天乐为新战士讲述银元背后的故事。

守业更要兴业。一代代红军师官兵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将红军师建设得蒸蒸日上。该师财务科科长李磊介绍说,这几年,该师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目标,重视科技兴训,集中财力建成了通信训练场、炮兵综合射击训练场等多个训练场地。

这一天,藏西日土村村委会大院里气氛热烈。马上要举行每月一次的军民联合升国旗仪式了,大家都很激动。

红军师开赴高原驻训后,经常组织官兵到村里巡诊送药、慰问帮扶,开展共建活动。

藏族村民格桑石确高兴地说:“解放军来了,给我们做了很多好事。他们就是我们的守护神。”

部队到哪里,军民共建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这是红军师90年来一直传承的优良传统。16次南北疆光缆施工、3次赴“死亡之海”罗布泊完成建设任务;帮扶青格达湖村、丽阳村等近10个村庄;部队驻地周边荒山披绿衣……“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红色基因在一茬茬红军师官兵血脉中赓续传承着。

光荣传统永不褪色,红军精神历久弥新。近年来,红军师牢记统帅嘱托,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师团史馆修葺一新,军史长廊、英雄大道庄严肃穆,红色故事会、入营第一课、忆苦思甜红军饭等活动持续开展,激励着新时代红军师官兵在强军路上奋勇向前。

海拔5000多米的某雪山之巅冰封雪裹,刺骨寒风刀割般往脸上划,某红军团“95后”战士陈代权和战友们手握钢枪,趴在雪地中进行潜伏训练。

身处“生命禁区”,陈代权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在这里训练了500多天。

先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雪域之上,热血奔流。新时代的红军师官兵正大步向前,谱写着新的篇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