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辽宁:创新驱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来源:新华社 作者:曹智、徐扬、汪伟、邹明仲 发布:2022-07-16 00:03:3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辽宁:创新驱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新华社记者

解放思想实施创新驱动,大刀阔斧推进国企改革,刀刃向内优化营商环境……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干到底,十年来辽宁砥砺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作出了全面部署。辽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任务,持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努力在变革性实践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25万平方米的地下车间,一台5米多高的高端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引人注目。“这台机床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超过90%,一点不愁销路。”集团董事长助理江世琳说。

曾经,“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是辽宁乃至东北的产业结构之弊。十年来,辽宁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立足高质量发展,变中求新、变中求进,为实现新突破蓄积力量。

150万吨级!沈鼓集团正全力冲锋国产大型乙烯压缩机组产能的最新纪录。十年间,作为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重点企业,沈鼓在这一领域,先后实现了100万吨级、120万吨级和140万吨级的产能“三连跳”。这十年,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一大批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改造升级。

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港集装箱码头,货轮在装卸集装箱(2020年9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021年,辽宁石化行业营业收入首次迈入万亿大关,乙烯、PX、PTA产能均位居全国首位。辽宁有“油头”少“化尾”的产能结构正在改变。不仅如此,川藏铁路极寒条件钢轨、超大型集装箱船止裂钢等一批新材料也接连问世。在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全面推开。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品车间(2020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等领域,辽宁不断培育壮大有生力量。近年来,从人工智能到集成电路,以芯源微为代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辽宁快速成长。其中,集成电路装备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012年的50倍。

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就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

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2021年底,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4815家、8107家,同比分别增长37%、15.8%……新动能的马达声日趋强劲,未来可期。

深化改革为振兴增活力

国有企业是辽宁振兴的“龙头”。辽宁闯“深水区”、啃“硬骨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在辽宁省大连市东北特钢集团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核对产品(2017年5月15日摄)。新华社发(刘德斌 摄)

2017年,沙钢参与,东北特钢实现混改;2018年底,国企“三供一业”全部移交;2019年,招商局集团入主辽宁港口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与沈阳机床集团实现战略性重组;2020年,有着数十年历史的厂办大集体退出历史;2021年,鞍钢、本钢实现重组……2021年,辽宁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7%。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三分厂生产车间(2021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挺进“深水区”,就会遇到激流险滩。厂办大集体是历史遗留问题,拖的时间长,涉及人数多。2018年,辽宁下定决心解决这一历史难题。两年多时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全省关闭破产或重组改制大集体企业近2500户,安置职工44万余人。

营商环境之弊,曾是辽宁振兴发展之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前不久,大连市委、市政府收到一封署名SK海力士/英特尔存储制造与研发基地的感谢信,称赞大连在服务企业方面,既有“力度”“速度”又有“温度”。克服疫情影响,今年5月在大连启动建设的SK海力士/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正开足马力,全速推进。

拼版照片:上图为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部分区域生态恢复前的场景(2019年3月6日摄,资料照片);下图为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部分区域生态恢复后的场景(新华社记者杨青2022年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这十年,从率先立法、成立机构,到网上办、不见面审批,辽宁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从刮骨疗毒净化政治生态,到纪检监察常态化介入以“硬约束”抓“软环境”,辽宁对营商环境进行着系统性重塑,“投资正过山海关”的势头正在形成。

改革阔步走,振兴开新局。今年初,《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发布。中部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南部发展沿海经济带,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东建设绿色经济区,立足辽宁、着眼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正在全面推开。

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成果

走进辽宁省抚顺市,曾经的两座“劳模矿”——东、西露天矿,在资源日渐枯竭中变成了“城市伤疤”。住在采矿沉陷区的群众,现在生活怎么样了?

走进70岁的居民陈玉芳家里,94平方米的新房窗明几净、宽敞舒适,水电气一应俱有。四年前,她还和老伴住在沉陷区的老危房里,墙皮开裂、楼体变形。陈玉芳一家是抚顺采煤沉陷区1.3万户百姓变化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

还欠账、补短板、惠民生,辽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每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7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跑赢了GDP增速;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连涨”,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高力房镇乔坨村,妇女在当地脱贫产业项目支持的工艺品厂里工作(2021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 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自2015年至2020年底,辽宁建成1.2万多个脱贫产业项目,对8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1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1791个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23元增加到2021年的1.1万元以上。

游客在辽宁省本溪市大石湖风景区拍照留念(2020年10月7日摄)。本溪市是国家森林城市,有“枫叶之都”的美誉。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钢城本溪,曾经烟囱林立,烟气弥漫,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如今,绿色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枫叶之都”美名在外,森林覆盖率达到76%,居全省榜首,旅游收入居于前列,被称为让人“看不够的城市”。

辽宁省铁岭市福德店辽河干流起点风光(2021年8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这些年,辽宁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1年,全省平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河流水质自有环境监测数据记录以来首次达到良好水平;森林覆盖率已达40%以上……

十年起宏图,而今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辽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全面振兴蓝图变为现实。(记者曹智、徐扬、汪伟、邹明仲)

(新华社沈阳7月15日电)

 

责任编辑:于海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