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延安作风”为何永远不能失守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辛士红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2-06-27 17:29

1944年7月,素有“中国通”之称的谢伟思,作为“美国军事观察团”成员来到延安。他和同事们感到延安的“精神气质和气氛”与国民党统治区完全不同:这里“没有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共产党的领导人“没有贴身保镖、宪兵”,“没有失败主义”“没有厌战情绪”“没有政治闲谈”……正是这一系列“没有”决定了国共两党完全不同的结局。

国共两党、两军的博弈,也是作风的较量,结果是“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但早在“风起于青萍之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盛赞这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陈嘉庚由此断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一名国民党党员也承认“如果现在举行自由普选的话,80%的人都会投票反对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这也决定了“延安作风”是我党我军的独特优势。

一位作家在《回望延安》中写道:“那是一个奋发的时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毛泽东自豪地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并一连用“十个没有”令人信服地阐释了这种“进步”。

好作风的形成,积之在平日,失之在俄顷。经年累月积淀的好作风,也许会因为一个党员的失当言行、一件事情的违规处理而受到严重损害。坏作风则像高传染病毒,具有极强的抗药性,“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如果任其蔓延,就有“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的可能。

延安整风运动开展之初,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但是,毛泽东坚定地表示,即使弄得稀巴烂,即使延安失掉了,即使大家哇哇叫,也要整。因为他知道,学风、党风、文风不好,要想担当历史的大使命、取得抗战的大胜利、实现思想的大解放是不可能的,已有的胜利成果也会丧失殆尽。

“作风失守是最严峻的危险”。“延安作风”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也是永远的制胜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八项规定”破题开局,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防止昨天的优势沦为劣势、昨天得人心的地方沦为失人心的地方。

如果说过去是“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我们做到了也坚守了,今天“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则很难做到。从血与火中走过来的共产党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规律,不能忘记自己本色和本真,勇敢地拿起自我革命的利器,让“延安作风”展现出新的时代魅力,坚决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持久战、攻坚战和拉锯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