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起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探寻飞天幕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占康 高立英 王凌硕 发布:2022-06-23 06:39:0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关键词 心无旁骛

当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交会对接”时,所有的苦都变成了乐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和核心舱,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地面支持团队热烈鼓掌。孙 伟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工厂停工,商店关门,但该中心科研人员奋战的步伐没有停歇。为了不影响任务,中心所有科研人员在办公区封闭办公近两个月。

航天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以下简称医监医保)室中药组组长刘军莲,脸上常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对同事有求必应。可是,一提到家人,她的表情立马黯淡下来。孩子看到妈妈回家,就一个劲儿地催:“妈妈,你赶紧把衣服换下来!这样你就不会再去加班了。”

在刘军莲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任务在即,有多少奔波在路上的脚步,身后就有多少期盼的双眼;有多少会场上的激烈争辩,就有多少回家后的缄口不言。都说儿女情长,舐犊情深,任务里的航天人,把这些柔情都暂时放在心的最里面,把最深沉最真挚的爱全部献给了航天……”

医监医保室微生物研究与检疫组组长王珩,脚踝严重扭伤,拄着双杖坚持上班;航天员乘组医生仲崇发,放弃了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把遗憾藏在心底;航天员总体室副主任翟志宏,劳累过度晕倒在办公室,输完液又回去加班;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大蔚,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

无论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喧闹,该中心科研人员守在航天城一角,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搞科研。

虚拟现实训练器负责人陈学文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出舱活动模拟程序。只要戴上VR眼镜,立马仿佛置身空间站,操作助力手柄,开舱门,出舱……站在舱外,瞭望缓缓转动的美丽地球,体验者说:“仿佛到了真的太空一样!”

其实,研制这套程序的研究人员,谁也没有上过太空。他们花了整整2年时间走访各试验现场,建立三维虚拟模型,开发软件。陈学文说:“有幸生在这个时代,赶上这项任务,参与开发这么有意义的重大项目。人的一生,有这么一次机会,值!”

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人们在电视机前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航天员,我是医监医生,你现在感觉怎样?”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中国航天员健康中心主任李勇枝。

1996年,李勇枝博士研究生毕业。她了解到,我国已经开始着手选拔预备航天员。一直从事中医药研究的她,敏锐地意识到,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必将成为传统医学一个崭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于是,她放弃更加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成为航天医学领域一名普通科研人员。

医监医保医生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守护神”。任务前训练,航天员昼夜节律被打乱,容易出现头疼、晕眩、食欲减退等病症。对此,传统中医中药正好派上用场。白天上班,李勇枝紧张地处理业务工作,组织科研攻关;下班之后,她还要接待求诊的患者,有时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吃上饭。

不知多少个日夜,李勇枝忙完已是凌晨。当年的同学曾经好奇地问她:“你这样忘我加班,薪酬一定很高吧?”她淡淡一笑:“没有加班费,都是我自愿的。”

“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让我骄傲,我想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焦飞飞是电解制氧团队里的年轻人。6年前,他从英国某高等学府博士毕业,怀着对载人航天的热爱,慕名来到中心工作。

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后,再生生保子系统进行首次在轨测试。那时,焦飞飞刚做完一个小手术,就返回岗位。值班席上,他脸色苍白,仍一直坚守……

是什么让他们保持这样一种热情和淡定?答案浓缩为一个字——爱,对祖国的爱、对载人航天事业的爱。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当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交会对接’时,个人的潜能就会被极大地激发,所有的苦都变成了乐。”

1 2 3 4

责任编辑:于雅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