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太空,亲近的牵挂
■占 康 解放军报记者 高立英 王凌硕
纵然脚下没有土地,但我依然能够坚定地迈出每一步。 纵然飞行没有翅膀,但我依然能够勇敢地张开双手。 我知道,前方是浩渺的太空,而身后是你们!在征服宇宙的道路上,我们始终在一起。
——中国航天员
当航天员陈冬在中国空间站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饮用着循环水;当航天员刘洋在“太空厨房”喝着自制美味酸奶,吃上口味丰富的饭菜;当航天员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自如地跑步,在“包间”安心入睡……有一群人,时刻关注着航天员在天上的一举一动。
他们,是离航天员最近的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航天员在太空顺利度过的每一天,都离不开他们在地面24小时的精心守护。
作为“中国航天员成长的摇篮”,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要肩负着“培养人、保障人、研究人”的职能使命。
这群在航天员身后默默奉献的航天科研人员,不断挑战一个个技术难关,攀登一座座科技高峰,用心血和智慧为飞天英雄们搭就一架通往太空的坚实天梯。
以平凡造就非凡,以无名成就有名。今天,我们一同走近该中心的科研人员,探寻飞天幕后的故事。
关键词 敢为人先
有些事,必须有人先去做,哪怕艰险无比
水深10米、直径23米的巨大水槽中,空间站水下训练模型如同一个庞然大物,静静卧在水底。
这是该中心模拟出舱训练的主要场地。航天员教员赵阳与航天员一起开展水下训练,已很长时间。一旦忙起来,赵阳一天只睡4个小时、吃一顿饭。教员的任务是分解每个动作,细化每个姿态,帮助航天员迅速、安全地找到返回的路。
2022年3月,航天员蔡旭哲(右)与航天员教员赵阳(左)备战空间站任务,开展水下训练。孔方舟摄
加入航天员大队后,航天员要经过8大类上百门科目的学习和训练。其中,训练工作主要由航天员选拔训练室的教员们组织实施。
“甘为人梯,敢为人先。”这是航天员选拔训练室的室训,也是每一名航天员教员的座右铭。超重耐力训练、低压训练、模拟失重训练、野外生存训练……凡是涉及生理极限、有危险隐患的训练,教员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13次返回舱均按计划降落在预定区域。不过,世界航天史上也多次出现返回舱“不听话”的事。
1965年3月18日,苏联一艘载人飞船返回降落时,因故障应急降落到乌拉尔山的桦树林里。两名航天员只能一边在雪地里写上求救信号,一边用随身携带的应急手枪抵御野狼和熊,并生火御寒。最终,训练有素的航天员靠生存技能摆脱了困境。
无论中国航天员降落在哪里,都必须能够应对不同环境的挑战。要做到这一点,恶劣条件下的野外生存和应急救生训练必不可少。
热带丛林中,冒着被野象踩踏和毒蛇毒虫咬伤的危险,教员团队艰难勘察选址,遭遇过竹叶青蛇,被蚂蟥咬伤过……最终,历经8天,他们从3处备选地中确定了训练点。
巴丹吉林沙漠,昼夜温差高达39摄氏度,教员团队在此开展48小时预训练。夜晚,大家挤在沙漠掩体里,即使用火烤着,后背还是冰凉。就这样,他们验证了航天员沙漠生存训练课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有些事,必须有人先去做,哪怕艰险无比。
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这100多公斤重的舱外服,是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的铠甲。它相当于一个人形飞船,充上一定的压力后,可以保护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抵御外太空的高低温、真空、强辐射等环境因素。
舱外服经过严格测试合格后,航天员穿上它之前,还有最后一项关键试验——需要志愿者穿着全新舱外服,进入模拟在轨真空环境的低压舱,进行载人试验。
这项试验异常危险。当舱内泄压到近乎真空状态,一旦舱外航天服出现任何细微的故障,将直接威胁到参试志愿者的生命安全。
谁敢冒着生命危险上?虽然舱外服从初样到正样,经历过层层测试,确保万无一失。但是,天底下哪有百分之百的事呢?
2020年9月,舱外服载人低压试验再次启动。此时,距首次试验已经过去12年。
当天晚上21时58分,试验大厅内灯火通明。历经17小时,志愿者王浩和岳跃庆在舱外服试验舱中,经历出舱活动任务中实际泄复压过程,顺利执行完出舱活动程序。
迎着在场人员热烈的掌声,王浩和岳跃庆成功出舱,所有人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志愿者王浩和岳跃庆是从踊跃报名的12人中挑选出来的。王浩,曾先后参加过5次舱外服加压寿命试验、20多次在悬吊状况下的机械臂或舱外装备维修验证试验、2次离心机超重负载试验等,每一次试验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
新一代“飞天”舱外服是岳跃庆带领团队进行总装装配的,他也亲身参与了系列航天服的测试。对他来说,舱外服像自己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一样。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进……每一次试验都面临着风险考验。对此,家人很是不解:“做航天服,好好当个裁缝就行了,干吗这么折腾自己?”
“因为我这个裁缝不一样,关系着航天员的安危,关系着载人航天任务成败。” 为了航天服的最佳舒适度与安全性,岳跃庆总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下一次试验中。
“祖国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这句话,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迄今,由该中心组织的2次载人低压试验均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