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微笑天使” 守住一湖清水
新华社记者赖星
作别连日的风雨,朝阳映照下的鄱阳湖多了一抹诗情画意。只见远处,江豚三三两两,时而追鱼捕食,时而追逐嬉戏,其跃动的身影,好似踏浪而来。
“我们和江豚的关系就像邻居,它们生活在水底,我们生活在水面。”江西都昌江豚救护队队员正乘快艇巡湖,49岁的占柏山是他们的队长。今年“五一”假期,他和队员们坚守岗位,每天四人一班在鄱阳湖上开展巡护。
在江西鄱阳湖都昌朱袍山水域拍摄到的江豚。
因嘴角微微上扬像在“微笑”,憨态可掬的江豚被称为“微笑天使”,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其中在鄱阳湖“安家”的江豚,几乎占长江流域江豚总数的一半。都昌位于鄱阳湖畔,北通长江,是江西省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县,这里拥有鄱阳湖区数量最多的江豚。
在江西鄱阳湖都昌水域,占柏山(左)和同事正在湖滩清理废弃渔网。
占柏山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过去一直以船为家,以湖为生。2008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江豚研究,找到渔民占柏山协助工作。从那时起,他就成为一名江豚救护志愿者,感受到救助江豚的紧迫性。
“鱼越打越少,水质也变差了,很难看到江豚成群结队出现的场景。”占柏山和渔民们明白,传统捕捞方式已难以为继。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渔业部门曾进行普查,当时湖区鱼类共有158种。而在此后的近二十年间,鄱阳湖鱼类减少了30余种。鲥鱼、胭脂鱼等濒临灭绝,四大家鱼也越来越少,这也导致没有足够的资源维持江豚的种群数量。
人上岸、船回收、网销毁……随着鄱阳湖开始十年全面禁捕,消失的螺、蚌、鱼、鸟等开始回来了,可观测到的江豚种群数量也在变多。
“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江豚出没,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表明鄱阳湖生态越来越好。”占柏山说,禁捕前,湖面渔船来来往往,螺旋桨和渔网往往会对江豚造成威胁。禁捕后,江豚因此受伤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
都昌县多宝乡志愿者在鄱阳湖区巡查。
近年来,江西成立了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吸纳了2000多名志愿者,组建了203支护渔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江豚巡护救助网络,定期开展长江江豚专项监测、巡护、救助。近三年,江西已累计帮助7头搁浅遇险江豚重回鄱阳湖。
十多年的志愿者经历,让占柏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深对生态环保的认识,他逐渐成为一名江豚救护专家,经常主动向湖区群众宣传保护鄱阳湖生态的重要性。
“有些江豚误入浅水区,水退了就会搁浅。遇到这种情况,先要看水面大小、水多深、江豚大小,从而决定需要调用多少人。”占柏山和队员们都是有经验的渔民,他们不仅熟悉鄱阳湖的水情水势,而且对江豚习性也很了解。
如今,在鄱阳湖区,保护江豚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湖滨学校是都昌县创设的江西省第一所“保护江豚示范学校”。学校通过开设江豚科普知识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生态文化、湿地和江豚保护等知识教育。
“为了鄱阳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保护下去,为子孙后代守住这一湖清水。”占柏山说。
(新华社南昌5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