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综合监测我国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不被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
9月7日上午,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高光谱观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意味着我国对陆表生态环境、内陆水体、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PM2.5等环境要素进行高精度综合定量观测的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不仅如此,高光谱观测卫星还可服务于自然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农作物估产、林业资源清查、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
可以说,高光谱观测卫星的应用将成为我国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手段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监测能力强大,综合指标国际先进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简称《规划》)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航天技术不断进步,各领域、各部门对卫星遥感应用提出了多样化、精细化、高时效性观测需求。
发射高光谱观测卫星,进而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正是在《规划》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据高光谱观测卫星总指挥蒋光伟介绍,高光谱观测卫星采用了成熟的SAST3000平台,设计运行于轨道高度为70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卫星上共装载了7台遥感仪器,探测谱段覆盖了从紫外到长波红外谱段,采用高光谱及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能够获取大气和地表的空间几何、辐射、光谱和偏振等多种信息。
这7台遥感仪器各有分工。其中两台为陆表成像仪,分别是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和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可用于生态环境监测、饮用水源地及重点湖库水质监测、矿产资源勘查、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火点监测、典型冰川群及积雪监测、农业和林业精细遥感等,将为我国生态红线监管,“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有力保障。
另外5台大气成分探测仪中,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和吸收性气溶胶探测仪均为大气气溶胶探测仪,可用于PM2.5、雾霾监测,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具备0.5纳米的紫外高光谱探测手段,可单日覆盖全球污染气体监测,服务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及“O3和PM2.5协同探测”等国家战略;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可实现1~4ppm的二氧化碳探测和20ppb的甲烷探测,让碳排放无所遁形,为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和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入轨后,将成为我国唯一可用的高光谱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监测载荷。
高光谱观测卫星在同一颗卫星上实现了高光谱、全谱段、偏振、多角度、耀斑等多种观测数据的融合应用。“其中陆地成像的最高光谱分辨率达2.5纳米,幅宽60公里,光谱分辨率和幅宽均优于欧洲同类卫星,大气探测的最高光谱分辨率达0.03纳米,偏振探测精度优于0.5%,观测角度达15个,综合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蒋光伟说。
汲取党史力量,照亮成功之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蕴含着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在本次任务期间,高光谱观测卫星试验队党委以“学史知今守初心,学史力行担使命”为目标,扎实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
如试验队临时党委组织队员观看影片《1921》,重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峥嵘岁月,深刻感受第一代共产党人坚守信仰、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崇高品格;参观毛主席路居纪念馆,观看展厅内珍贵的图片画面、文字记录和实物资料,重温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感受革命先烈顽强斗争、艰苦奋斗的精神。
活动中,试验队临时党委书记蒋光伟带领试验队全体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大家一致表示,要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感悟思想的伟力,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眼见为实的工作态度确保高光谱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试验队临时党委还以“学党史、践初心”为主题,开展了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练、以练促学、以学促行。
党史知识竞赛内容涵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知识点,通过本次竞赛,进一步增强了全体试验队员学习党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大家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姿态确保本次发射试验任务圆满成功。
今年也是八院建院60周年,为营造共庆建党百年华诞、共筑航天伟业的积极氛围,激发试验队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试验队组织开展了书画诗歌作品征集活动。试验队员围绕“追忆激情岁月,讴歌伟大征程”“人民齐心抗疫,携手共克时艰”“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人奋勇向前”等主题,相互启发、互相交流,创作了一幅幅质量优良的作品,或苍劲有力、或隽永飘逸、或清秀雅致,凝聚了试验队员浓厚的爱党、爱国、爱航天情怀。
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丰富了试验队员的业余生活,还激发了试验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任务成功凝聚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