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最闪亮的坐标丨山河永念慰英烈,北京16区已建烈士纪念设施5000余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代丽丽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2-04-03 21:15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

在京畿大地,一处处镌刻着红色记忆的烈士纪念设施,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记录着那些为祖国和人民牺牲的烈士们的不朽功绩。

告慰烈士英魂,弘扬烈士精神。如何使英雄故事化作“国家记忆”?以英烈精神滋润民族心灵?近年来,烈士纪念设施不断修缮完善,正日益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也必将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烈士纪念园:特别的设计告慰英灵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息着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鞠躬尽瘁的数代英魂,其中包括680位烈士。从2016年开始,八宝山革命公墓就为烈士专门开辟了一片烈士纪念园,并把他们的骨灰从原来的骨灰堂迁葬到青山翠柏间,以此告慰烈士英魂。

“烈士纪念园2019年6月正式开园,现在集烈士公祭广场、烈士安葬区于一体,已经成为全市烈士公祭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八宝山革命公墓新闻发言人代雷告诉记者。

烈士纪念园位于半山腰,拾级而上,满目青翠。山顶的中央广场上,一面巨大的红旗雕塑映入眼帘,红旗左右矗立着两座大型群体景观雕塑,战马扬蹄嘶吼,战士举枪射击,号手吹响冲锋号……雕塑栩栩如生,如火如荼的战争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红旗雕塑两侧分别是卧碑墓区和枪碑墓区。卧碑墓区安葬着为社会治安捐躯的人民警察以及为防控非典殉职的白衣天使等。墓碑左上角雕刻着橄榄枝和五角星,代表为祖国建设和和平事业奉献牺牲的各行各业的烈士,他们的精神光辉永铸。

枪碑墓区安葬的则是老红军、解放军战士和海外维和英烈等革命军人。墓碑上方是一个立体石刻的钢盔,钢盔下面是国旗和钢枪,右下角还“献”有一枝“鲜花”。钢盔和枪代表为祖国和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永垂不朽,鲜花代表人民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和无比怀念。墓碑左下方还镶嵌着一枚蓝底标牌,上书“盛世中华,如您所愿。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之际,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筹建纪念园的时候,专门找来了设计团队进行研讨设计”,代雷介绍,纪念园的整体设计以“林荫草地”为基调,“红色精神”为主题,旨在安慰逝去的英雄,鼓励新生的力量,让奉献精神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此前,八宝山革命公墓的680份烈士骨灰存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骨灰堂内,烈士纪念园建成之后,其中能联系上家属的586份烈士骨灰被迁葬到纪念园。他们中既有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战斗英雄;也有和平时期在公安、消防等各条战线上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时代楷模。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来扫墓的烈士亲属用浸湿的毛巾,仔仔细细地擦拭着墓碑的每一处,然后献上一束鲜花,庄严肃穆地三鞠躬,有人还会多待上一会儿,默默地陪亲人说上几句心里话。

烈士墓碑:“瓷像”“二维码”还原生平故事

每一处烈士墓碑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

程鹏烈士是新华社的军事记者,上世纪60年代牺牲。3月30日,烈士儿子程先生带着一家人前来为父亲祭扫。“这里的绿化做得很好,植被也是精心布置的,父亲能够安葬到这里,我们很是欣慰。”程先生说,父亲是为国牺牲的,修建这座烈士纪念园,将他的骨灰从骨灰堂迁葬到专门的烈士墓地,彰显了国家对烈士的尊重和褒扬。而且烈士纪念园还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地,通过不断发掘拓展烈士精神内涵,增强教育感染力。“现在普通群众都可以来参观、吊唁、缅怀,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程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缅怀纪念烈士,弘扬烈士精神,宣传烈士事迹,2020年八宝山革命公墓出资在每一位烈士墓碑上增加了规格、大小统一的烈士瓷像,左下角还增加了一个铜牌标识,刻上一个二维码,通过微信扫描,就可以更加丰富地展现先烈的生平、影视、影像等资料。

目前,烈士纪念园里586个墓碑二维码的制作和安装工作均已完成,公墓已经收集了50余份烈士的生平事迹等资料,等待下一步的二维码人物传记的制作。30余座烈士墓也已经安装上了瓷像照片。

为了制作瓷像,革命公墓在烈士纪念园入口处贴出通告,请烈士家属提供照片。八宝山革命公墓墓地组班长李跃峥告诉记者,一位老人看到通告后找到革命公墓,说父亲生前只留下了一张照片,而且还印在了骨灰盒上,已经深埋于地下,老人手里再也找不出一张父亲的照片了。

“这该怎么办呢?”李跃峥想起,这些烈士骨灰迁葬时,他们曾对迁葬过程进行跟拍,留下上千张照片,于是工作人员像大海捞针般,一张一张查找,终于在一张照片上发现了这名烈士的骨灰盒特写!工作人员用电脑技术从这张特写上“抠”下烈士的遗照,制成瓷像,终于满足了老人的心愿。

墓碑修缮:为找绝迹工艺跑了十多家工厂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还保存有很多年代久远的烈士墓。这些烈士墓的墓碑、遗体墓基本建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自然风化以及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墓碑瓷像泛黄脱落、墓体开裂等不同程度的破损,破损比例达到一半以上,修缮工作已迫在眉睫。

记者在公墓二墓区看到,一些破损尚未修缮的烈士墓,墓碑已经出现了一道道裂纹,有的已经在裂缝里长出青苔,墓碑上镌刻的名字饱经风霜雨雪,已然看不出当年的颜色。

去年下半年,八宝山革命公墓对这些烈士墓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缮,拆掉坑坑洼洼的地砖重新铺设,将已经泛黄、发黑的墓碑打磨光亮。

王荷波等烈士之墓、参加亚非会议的死难烈士公墓等4座集体烈士墓,就是去年重新修缮的。如今人们再来祭扫,发现墓碑焕然一新,墓前还摆放着八宝山革命公墓敬献的花篮。

墓区里还有一座烈士墓也是新近修缮的。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家“父子兵”——巩昌利和巩昌淼兄弟俩以及他们的父亲巩在森。1993年,18岁的山东小伙巩昌利来到北京,成了这里的修墓工。在他的带动下,弟弟和父亲也相继来到这里,干上了修葺墓穴和骨灰安葬的工作。到今年,一家两代、三口,已经总共为革命公墓贡献了数十年的青春。

“这座烈士墓是1956年修建的,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水刷石工艺,现在烈士墓出现破损裂纹,可当时的工艺到90年代的时候就消失了。”巩昌利告诉记者,水刷石工艺最重要的两种材料就是水泥和白石子。白石子是汉白玉切割成的小碎石,直径只有四五毫米大小,市场上已经难觅踪迹。为了修好烈士墓,他们跑到出产石头的房山区大石窝,沿着路边的石料厂一家一家打听,可是没有厂家会做,跑了七八趟,找了十多个厂子,终于找到一家能做水刷石的工厂。老板听说他们来自八宝山革命公墓,买这些石头是为了修缮烈士墓,直接拒绝收费,兄弟俩执意给钱,老板摆摆手说:“如果要钱的话,那我就不做了。能为烈士墓修葺工作尽一点力量,是我们的光荣。”

巩师傅他们赶紧用这批合适的石子,用筛子筛了几十遍,最后筛出500公斤大小合适、颗粒均匀的石料,用水泥再搅拌均匀,又经过抹灰、找平、晒干、高压冲刷……历经一个月,终于将烈士墓修缮完成。

如今,八宝山革命公墓对设施较新的烈士纪念园也进行了修缮维护,3月份刚刚完成一场“换枪”仪式,园区将枪碑区出现破损的40余把石刻钢枪进行了集中更换。

红色资源保护:北京实现全国“三个率先”

记者从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目前,全市16个区有烈士纪念设施5000余处,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脉络。“北京市大力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质增效,实现全国‘三个率先’:率先建立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补助资金政策支持项目、率先成立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率先完成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数据采集校核工作。”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为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精品展陈,市级6个部门联合研究出台了《北京市烈士纪念设施修缮管理维护暂行办法》,形成科学长效补助机制;2021年市级财政投入专项补助资金,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的陈展布局及其他重点项目进行提质改造;多渠道筹措补助资金用于修缮全市县级及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着力提升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整体效能。

北京市还将全市160余处烈士纪念设施相关信息整合嵌入电子地图,利用实景图片、视频拍摄等信息化手段,将烈士纪念设施的基本情况由以往的文字描述调整为图像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烈士纪念设施风貌。

北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是最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城市之一,也是许多重大党史事件发生的地方。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人士表示,北京正全面系统挖掘、保护利用“红色宝藏”,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精神高地,推动“红色+”创新发展等,多措并举推动首都红色资源“活”起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代丽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