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人才攻坚仗主动仗
——军队代表委员畅谈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朱柏妍
人民军队阔步向前,人才强军号角催征。
“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去年,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加强新时代军事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两会期间,军队代表委员就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要将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投身强军实践的内在动力,勇担历史重任,争当强军先锋,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支撑。
向战为战,人才培养导向更加鲜明
“因个人及所在连队训练成绩突出,我被破格提升为营长。”提起近年来部队人才培养新气象,来自火箭军某基地的尹东代表常拿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随着练兵备战热潮持续升温,全军向战为战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在练兵备战上表现突出的基层指挥员脱颖而出。
从尹东代表向记者展示的近年来出台的干部选用考核规定可以看到,“基层经历”“军事考核成绩”“重大任务表现”等已经成为新时代选人用人的高频词。
“评价和使用干部必须看实绩,把那些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人才用起来,有效激发官兵投身练兵备战的热情。”尹东代表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他所在部队的导弹发射营,打破一般由军官担任导弹发射架指挥长的惯例,选拔专业技术精、指挥能力强的士官担任,他们全部在重大演训活动中取得佳绩。
放眼全军部队,按战选人已成共识。两会期间,军队代表委员交流彼此部队的新气象:在西部战区某保障队,一批刚取得联合岗位“值班资格证”的年轻参谋走上战位;在东部战区空军某通信旅,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军士首次进入“技术专家组”;在某远程火箭炮营,电气工程师式的炮长、信息工程师式的炮手,身手不凡。
“培养重心聚焦能战,建设重点指向善战,选用标准突出胜战。”姜国平代表深有感触地表示,当下,全军以刚性措施推动战斗力标准在人才选用上硬起来、实起来,将打仗标准细化到每一个考评要素,让经过重大战训任务锤炼的干部得到优先选用,立起了“能战者留、善战者用、胜战者上”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
部队人才培养战味浓厚,军队院校研战教战的导向同样十分鲜明。一位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军队代表告诉记者,贴近部队、贴近实战的教学科研理念深入人心,课堂讲题聚焦练兵备战一线、论文选题对接作战需求已成为一种学风。
深化改革,政策制度体系不断优化
“要推进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体系优化,加强政策制度配套建设。”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令高步明代表心潮澎湃。近几年,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批政策法规陆续出台,我军人才工作展现出新气象,打开了新局面。
“我和我的战友们是这些新政策、新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回顾近年来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来自基层部队的降巴克珠代表最深的感受是“快”——
2018年11月,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的4天后,《紧前出台的政策制度清单》出炉,近30项政策制度列表挂账;20天后,首批6项政策制度正式出台;又过1个月,第二批7项政策制度印发……
2021年5月28日,习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军队迅即拿出贯彻落实举措:保证科技人员直接从事科技工作的时间每周平均不少于4.5个工作日;保证科技人员的等级津贴、绩效津贴等按照规定足额及时发放,不得随意降低标准,甚至取消或者截留;保证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
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呼唤一流体制机制。随着一大批政策制度出台,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体系不断优化——
2020年12月,中央军委印发《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11项配套政策制度,标志着我军军官制度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实质进展。
2021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施行,从国家法律层面为增强人民军队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法律保障。看望慰问和救济工作、军人疗养、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军人父母赡养补助、配偶荣誉金、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等政策先后出台。“这些政策制度既提气又暖心,让军人有地位享实惠。”修长智代表说。
新时代呼唤新思路,新举措催生新气象。随着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人民军队人才结构重组优化,人才体制焕然一新,人才队伍动力倍增,一幅幅人才工作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拓宽思路,军事人才布局更加科学
“相较于军队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能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军地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来自陆军某旅的谢正谊代表说,他所在旅科学利用军事职业教育军综网服务平台,官兵们在训练之余,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党的十九大以来,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有效助力人才大规模培养,推动形成支撑官兵岗位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局面。
在走好自主培养人才之路的同时,人民军队人才引进渠道也越来越宽广。王辉山代表告诉记者,身边战友的学历背景越来越丰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正在广阔军营里逐步成为现实。如今,我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持续推进,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相继组建,科技领军人才、学科拔尖人才、青年科技英才形成梯队。
来自科研一线的臧继辉委员对此深有同感:在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工程一线,活跃着我军科技人才攻坚克难的身影;在军事理论、武器装备、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一大批科研成果成为催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高端人才与创新工程有机融合,为科技强军注入不竭动力。
“要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坚持以用为本,精准高效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确保人才得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能。”人才有了,该怎样合理使用,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让张学锋代表思考良多。去年,他所在单位积极作为,探索精准科学选配领导班子有效办法,突出作战部队和新型作战力量,坚持严把标准、推进交流、优中选优,人才布局更加科学。
记者在与军队代表委员交流中得知:在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通过强化与各军兵种的交流协作,按照“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模式培养,一大批专业组训人才正脱颖而出;战略支援部队某部与多家院校签订联合人才培养协议,为用好用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空军某航修厂创建技能专家领衔的人才工作室,锻造高素质实用型保障人才队伍……
军队代表委员坚信,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在波澜壮阔的强军兴军实践中,必将涌现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汇聚人才强军的磅礴力量。
(解放军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