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成本太高、托育服务太贵……自从“三孩”政策放开以后,关于生育的话题一直居高不下。生完孩子谁来带,自然也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共同难题。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日,有多位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适当“延长男性育儿假”的建议,迅速冲上热搜。一些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全国各地规定的女性产假范围大约是128~190天,而男性陪产假为7~30天,女性产假和男性陪产假之间的天数差异进一步加大,导致男女员工因生育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加大。该情形加剧女性因生育遭受的就业歧视,不利于提高男性对育儿活动的参与度,进而降低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
生育率的持续下滑,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去年以来,多地宣布延长产假,初衷是希望广大育龄女性能安心生娃,又可以放心育儿。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延长了产假后,女性更不敢生娃了。更长的产假,意味着女性的职场停滞时间更长,意味着她们的职业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大多数情况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女性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一方面是性别的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惯性使然。一个“母亲”的身份,总是优先于她作为一个独立女性而存在的。正像西蒙娜·波伏娃所言,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一个“母亲”的奉献和牺牲,是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而不是她本来就该如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延长男性育儿假,与去年上海等地实施的父母共享育儿假等政策,赢来了一片叫好之声。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政策提升生育率所付出的努力,还昭示了一种价值取向:育儿不仅仅是女性的责任,男性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来。这有助于改变中国传统家庭,改变部分男性在抚育子女中缺位的情况,改变当下生活中那些“丧偶式育儿”的现状。
父亲参与育儿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男性有了更长时间的育儿假,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不会一味地排斥女性。更不用说,父亲参与育儿,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健康成长更加有利。但问题是,男性想休育儿假,或许没有那么容易。
从现实层面来看,相关政策的落实都会遇到挑战。具体看来,育儿假的实施必须与用人单位协商,并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不少男性由于“不被单位理解”“可能会收到负面评价”“暂别职场会失去晋升机会”等原因,大多不敢随意提出申请。所以,如何通过建立灵活的育儿假制度,促进制度落地, 这才是关键。
让男性更多参与育儿,不能只是看上去挺美。“男性育儿假”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理念,对男女平等理念的最好实践与保障,是将它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如何休,薪酬如何算,都有统一标准。实际问题都有法可依,可落实可操作,延长男性育儿假才不会流于纸面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