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红岩魂” 深情植沃土
——陆军第958医院“红岩医疗队”为民服务记事
■张寒微 黄小桐 张佳琦
微风细雨,红梅盛开,山城重庆春来早。
清晨,陆军第958医院“红岩医疗队”队员、秀山县涌洞乡涌洞村驻村第一书记臧巧利撑着雨伞,向村外走去。她要到田里察看春耕备种情况。她告诉笔者,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明确许多重点工作,她得抓紧时间多为村里做些事。
2021年5月,重庆市有关部门商请第958医院派出骨干助力乡村振兴。得知消息后,身为医院内科总护士长的臧巧利主动请缨。“当时,一些亲朋好友并不理解,认为农村工作与护理专业‘八竿子打不着’,驻村两年再回医院会‘手生’。但我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也想下基层多沾些‘泥土’。”
站在返青的田地间,50岁的臧巧利感慨地向笔者说:“过去的10个月,我学会了如何与群众交流,如何协调军地帮村里争取项目……加入‘红岩医疗队’时,我们就曾宣誓‘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在这里,我寻到了践行初心使命的沃土。”
2018年,原解放军第324医院转隶陆军军医大学,更名为第958医院。在《红岩》作者罗广斌的家人、医院老领导崔建新的建议下,医院党委决定遴选一批医术精湛、善于攻坚、乐于奉献的医护人员,组建一支为民服务的“红岩医疗队”。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当年众多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将医疗队命名为‘红岩医疗队’,就是为了激励队员传承和发扬英烈们信念坚定、英勇无畏、胸怀人民的革命精神。”医疗队队长冯成建说。
2018年11月27日,即“11·27”烈士殉难69周年纪念日当天,第958医院依托野战医疗所成立“红岩医疗队”。27名医护人员在重庆歌乐山红岩魂广场宣誓入队。
组建后,“红岩医疗队”不负众望,多次出色完成大项任务。2020年,24名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和火神山医院,在“红区”连续奋战90多天。2021年5月,医疗队派出骨干远赴埃塞俄比亚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为当地群众与在埃华人筑起“健康防火墙”。
“为人民服务,‘红岩医疗队’队员说到做到。”提起“红岩医疗队”队员张忠荣,彭水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赞不绝口。
去年,张忠荣到该医院帮建。一位78岁的老人来到专家诊室就诊。老人名叫王连生,患有脊柱退变性疾病,忍受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已有7年之久。他还患有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重度骨质疏松症,辗转多家医院就诊。
“如果我不给他动手术,他还要继续忍受病痛的折磨。”经过一番思量后,张忠荣果断选择为老人进行脊柱微创手术。半个月后,王连生康复出院。许多医生感慨:“这例手术风险太大,一旦有闪失,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如果没有一腔为民的真情,谁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据悉,自2018年以来,“红岩医疗队”先后派出21人次前往地方医院帮带,涉及脊柱外科、肝胆外科、呼吸重症科等多学科领域。这些医疗队队员出诊专家门诊98次,开展培训118次,组织大型义诊13次,为数千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渐渐地,“红岩医疗队”为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不少队员被学校请去开展国防教育宣讲。
前不久,刚从喀喇昆仑巡诊归来的心理专家胡光涛站上了重庆市鲤鱼池小学的讲台,给六年级学生讲述边防故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陈祥榕牺牲时,只比你们大7岁左右……”胡光涛讲得动情,师生们听得动容。
由于常年执行诊疗任务,队员们的宣讲素材很丰富。在一次军地共建活动中,队员黄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2008年汶川地震时,黄丹就读洛水中学。当时,教学楼损毁严重,她被困在废墟当中,后来是原第324医院野战医疗所军医们将她救出。10年后,她入职第958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并申请加入了“红岩医疗队”。
“我跟随军医们上高原、到边防,走过这么多地方,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也见证了人民子弟兵的忠诚与无畏。” 黄丹说。
时光荏苒,精神永续。2021年12月,在小说《红岩》出版60周年之际,崔建新特意给“红岩医疗队”送来一本崭新的《红岩》。她语重心长地向队员们说:“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把‘红岩’记在心中,我们一定能够赢得更大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