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战鹰凌云,只为捍卫祖国蓝天——记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凌

来源:空军在线 发布:2022-01-18 17:39:2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深冬,空军某机场,天高地阔,远山如黛。迎着太阳的方向,一架架歼-20战机呼啸而起,奔赴预定空域开展实战化对抗训练……

李凌紧盯着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激烈攻防态势,脸上平静得没有一丝表情。

入伍24年,无论是执行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任务,还是遂行海上维权任务;无论是执行国庆70周年阅兵任务,还是对阵“金头盔”考核,作为一名优秀的空军指挥员,李凌从不会被情绪干扰判断——

有人说,李凌是能够将战术动作做到极致的“飞行机器”;也有人说,他是能够洞察战场信息的“数字大脑”。但李凌自己却说,“我是训练有素的空军战斗机飞行员。”

李凌,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空军特级飞行员,“金头盔”获得者。在他带领下,部队被中央军委评为“全军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所属飞行某大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强军先锋飞行大队”荣誉称号。

近年来,李凌带领团队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在空军战略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奏响了人民空军在新时代的强军战歌——为祖国奋飞,为新时代护航。

在军事训练转型中锤炼精兵劲旅

2008年,当李凌调入原空一师,如愿飞上了三代机的时候,人民空军也开启了战略转型的步伐。与此同时,军事训练转型升级,迎来了“以联为纲”推进体系练兵的时代。

真正让李凌对“体系”刻骨铭心,对现代空战有了直观感受的,是部队在空军首届“金头盔”考核中惨败的经历。

“我们完全被干扰压制,成了‘聋子’‘瞎子’,像进入了黑洞。”李凌至今犹记:“对方不做任何规避动作,直接冲过来进行攻击。第一个演练日,我们就以59∶166的大比分被淘汰。”

“当我们还沉浸在依托新型战机性能优势中时,其他单位已经依托‘体系’支撑赢得胜利。”李凌彻夜难眠。“现代战争,任何军兵种都不能再单打独斗,也没有哪一型装备可以独当一面,我们是输在没有紧盯战争之变上……”

痛定思痛,部队提出“学习力就是战斗力”的口号。从此,体系制胜的思维在每一名飞行员心里扎下了根。

跟陆军部队搞对抗,与海军部队搞联合,拉着地导部队搞演练……

在李凌的带动下,部队大兴研究战争之风,作战问题、制胜机理、战法训法研究蔚然成风,不断推动部队向未来战场前进。

旅成立以来,李凌又成立深研组,主动与其他军种部队建立联训机制,先后与兄弟部队展开协同训练,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与实战化训练经验。

凭借着厚实的基础,部队5次夺得团体第一,多名飞行员斩获“金头盔”、获得“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等荣誉,成为空军战斗力建设的先锋。

瞄准战训耦合从严锻造制胜刀尖

那天,当李凌首次驾驶歼-20战机返回机场时,意味着该旅新机改装任务实现了突破。当时,参谋长丁傥泪水打湿了眼眶,“装备的更新换代,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重要的转折和质的蜕变,是真正意义上的换羽重生。”

为了加快歼-20换装步伐,尽快形成战斗力,李凌不断与工业部门针对战机的作战场景进行交流,推动战机更加适应战场需求。同时,他还利用演习演练机会,探索实战状态下战机飞行数据,推动飞行员从“能飞”向“能战”到“能胜”的跨越。

“战机性能的改变必然带来战法的改变,我们需要破解未来信息化空战之谜。”换装歼-20后,李凌也被推入新机战斗力生成的“无人区”,“谁能解决好军事训练的问题,谁就能经受住下一场战争的残酷考验。”

“歼-20具有很强的态势感知能力,在体系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彻底重塑了飞行员在空战中的角色。”“强军先锋飞行大队”大队长高中强说,“我们装备歼-20后,也亟待建立新型战训关系,探索战训耦合新模式。训练离实战越近,越能实现战训耦合,离打赢也就越近。”

“只有将自己摆进战场,才能真正检验体系作战的效能。”那段时间,围绕新型作战样式,全旅的重点都在提高体系组训能力上。

“基于战场的需求,我们探索了小体系组训的‘四代+’模式,深化体系联合训练,确实摸清战机底数,全方位快速提升新机作战能力。”作训科长刘先鹏说,“那一时期,仅半年的组训数量就相当于过去几年的总和,真正实现了‘科学组训催生战斗力’的转变。”

在实践磨合中,李凌也意识到,统一的标准是决定混编作战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在统一的协同标准、统一的战术标准下行动,才能减少作战时协同成本,体系的合力才能更好发挥出来。

这些年,李凌牵头制定了战术标准和统一战术简语,实现了部队经过简单协同就可达到混编作战的效果。

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在某次联合演习中,为了实现直插“敌”重要目标区的任务,李凌超低空远距离飞行进行突防,一击制敌完成攻击任务,创造了演习中的精彩战例。

每次谈及这项纪录,同样是“金头盔”获得者的高中强都由衷地佩服,“超低空飞行是对飞行员综合能力的检验,稍有失误都会影响飞行安全,无法完成攻击任务。”

李凌的“狠”也体现在对飞行标准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空战中,转弯时马赫数到底多大才是最优的数据?对于这个问题,飞行员都有自己的答案,即使答案仅存在细微的差别,李凌也要求通过验证消除误差。

“数据不清,打起仗来就必然有误差,就不能始终锁定胜利。”在李凌心中,必须时刻用向战的标尺丈量训练的质效,“飞行训练不仅仅是练为战,更是练即战,要树立起飞就是迎敌,升空就是作战的观念。”

“每架次飞行,对抗空战都要进行7到8次,有时最大载荷拉到8个G,相当于8个自己的体重压在身上,飞行员既要保持标准飞行动作,又要防止头部缺血造成的黑视。”丁傥说,“为了磨砺战斗意志,还要设险局危局,甚至对手可以无限复活进行攻击……如今,像这样激烈的空战,已经成为旅里训练的常态。”

“重难点课目当成一般课目飞,压着大纲上限飞,高度飞到最低,远海飞到尽远……”每次面对飞行后的疼痛,面对胳膊上被载荷压出的血点儿,李凌都会说,“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承受疼痛的目的是为了赢得胜利。”

该旅前身是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面对未来高端战争,如何锤炼制胜未来天空的刀尖部队,这份责任让李凌从不敢松懈。

高原驻训、海上维权……这些年,李凌一次次把自己、把战友逼到绝境,再一次次从绝境中走出来,完成了一项项重大战训任务。

“像先辈那样奋勇作战,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如今,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面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新征程,李凌和战友们只争朝夕,瞄着军事变革和科技发展前沿,换羽高飞,振翅远翔……

文章来源:新华社

文章作者:刘济美、高玉娇

视频作者:赵 健、付春晖、姜皓元

摄影作者:余红春、张皓阳

海报设计:廖 强、李博涵、黄金朋

责任编辑:于雅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