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在战位报告丨“陆航雄鹰”飞向联合战场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杨晓霖 张诗梦 王友为 石芝鹏 弓苏靖 发布:2022-08-18 06:34:11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要融入全军联合作战体系,贯彻陆军转型建设要求,创新集团军建设管理和作战运用方式,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深入做好各项改革工作,更好解放和发展战斗力。

——习近平

“陆航雄鹰”飞向联合战场

■中国军网记者 杨晓霖 张诗梦 通讯员 王友为 石芝鹏 弓苏靖

“飞行员‘落水’,等待救援,令你部搜救机组紧急出动,全力搜索营救!”随着警报拉响,一场海上联合搜救演练拉开帷幕。接到命令,有着丰富海上搜救经验的第73集团军某陆航旅一级飞行员周宇,带领机组迅速飞抵目标海域。

目标海域生疏陌生、风浪又大,导调组只预告目标概略方位,全程由陆航直升机与海军军舰自主协同搜索营救,而这次“落水飞行员”由真人担任,搜救刻不容缓,必须要快!

虽然难度不小,但周宇与机组成员并未慌张,他驾驶直升机低空盘旋,机组成员全神贯注地搜索着海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前方海域发现疑似目标,飞抵确认!”机组成员迅速根据风向、风速设计航线,向疑似目标飞去。经过进一步确认,他们锁定“落水飞行员”的具体位置,随后精准引导战舰打捞“伤员”,驾机降落战舰甲板后送“重伤员”……

直升机海上搜救训练。李士龙 摄

整个搜救流程,周宇机组驾机与战舰配合默契、精准高效,彰显“1+1>2”的联合高效,也是一次对部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实战检测。

2021年,这个陆航旅被中央军委评为“全军备战标兵单位”。荣誉背后,是他们从决胜“一树之高”向融入体系作战的跨越发展,更是这支驻守在东南沿海的新质作战力量加速融入全军联合作战体系“大棋局”的转型成果。

直升机海上飞行训练。李士龙 摄

要想三军联得好,先得自己过得硬

时针拨回2018年9月27日,习主席视察陆军某部队指出:“要融入全军联合作战体系,贯彻陆军转型建设要求,创新集团军建设管理和作战运用方式,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深入做好各项改革工作,更好解放和发展战斗力。”

习主席的殷切嘱托,记在全旅官兵的笔记本上,更深深印刻在飞行员、营长方星贤的脑海中。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战争形态深刻演进的大背景下,他深知这句话背后的意义。

要融入全军联合作战体系,首先自己要过硬坚强。2019年的一次比武,方星贤所带运输机组在单机试裁评中,比第二名足足快出38秒。为了这38秒,他和战友每天飞行训练不少于6小时,地面反复研究、空中多次验证,逼近装备性能极限和机组生理心理极限。他们多次出现恶心、头晕等状况,但落地稍作调整后又接着训练——为啥这么拼?方星贤说:锤炼战斗力,不断积累训练数据,每架战鹰才能飞成决胜未来战场的“空中利剑”。

飞行员方星贤驾驶战机准备起飞。李士龙 摄

也是在这一年,飞了13年运输机的方星贤开始学习武装直升机的驾驶。“在实际行动中,作为编队机长,只有既了解运输直升机行动中的需求,又知晓武装直升机作战能力,才能为旅队的融合作战提供更好支撑。”方星贤介绍说,现在该旅要求每名飞行员都要掌握驾驶两种以上机型的本领,连主官飞行员需要掌握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营主官必须熟练驾驶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旅主官必须熟练驾驶三种以上机型。

多机型武装直升机编队训练。弓苏靖 摄

联合作战呼唤联合素质,联合素质需要联合思维。一批像方星贤这样具有体系意识和作战能力的年轻飞行指挥人才,正在该旅“神鹰体系讲堂”的培养中茁壮成长。除了在课堂进行思维碰撞,到合成部队当兵锻炼,到特战旅学习机降伞降、野战生存技能,常态到海、空军部队参观见学同样成为新毕业飞行员的必修课。联合作战的作战要素涉及哪里,新毕业飞行员的联合训练的方法路子就要通向哪里。

不只“空地协同”,还要舰机协同

张凌浩是2021年9月新毕业的飞行员,刚到旅里,他便以列兵的身份编到战斗班排全程跟学跟训,了解掌握其他兵种对陆航专业的需求,并先后参加战备拉动、机降训练等多项演训任务。

直升机协同特种兵进行一机八绳机降训练。潘嘉程 摄

一次,张凌浩跟随连队参加机降任务,发现机降队员在索降时,直升机重心会随着载员的减少而发生变化,飞机悬停的姿态也会随之而变,若不及时修正调整,就难以保持直升机悬停的稳定性,影响机降速度和安全。他把这一问题记录下来,用亲身体验反思飞行技能短板,回到直升机飞行员的岗位着力弥补这一短板。

作为新飞行员的张凌浩一开始并不了解空地协同作战中地面引导直升机实施精确拔点的战术,便在训练中多次向连队骨干请教。他说:“弄懂精通了这一战术战法,对以后驾机参加多兵种联合作战充满了信心。”

战斗力生成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作战人员发生转型变化,其他环节必然发生变化。如何向每个架次要战斗力,加强作战要素融合集成?孔祥辉和战友这些年来不断结合战场实际,深入思考。从一次次演习中,记者看到了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不只“空地协同”,还要“舰机协同”。

3年前的一次海上突击演练,导调组把突击目标设在远海,该旅机组在协同准备中发现,战机可以飞过去突击,但返航成了大问题。

直升机着舰训练。李士龙 摄

陆航遂行远海突击任务,必须学会依托海军水面舰艇,否则能到、想到的地方到不了,相当于打仗时被捆住了手脚。“习主席强调,‘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着舰是一个技术含量高、风险高的课目,但是再险再难,我们也必须练!”为突破直升机远海作战瓶颈,该旅组织飞行员与海军某支队官兵一步步摸索进行小体系练兵,重点展开着舰、舰上补给、联合搜救、协同打击等课目训练。

2021年以来,该旅在陆军航空兵部队中率先推开全员海上远距离超低空飞行训练。据统计,目前该旅全体飞行员已具备驾驭战机进行海上远距离超低空作战和海上平台起降能力。

直升机夜间飞行训练。李士龙 摄

超越“一树之高”,擦亮“体系之眼”

“神鹰体系讲堂”虽好,但体系联合仍非一蹴而就。“融合”不是简单的配合,“懂配合”也不意味着就能做“好搭档”。飞行员叶欣在一次与海军某支队进行的舰机协同海上搜救演练中,对此有了切身体会。由于相互之间不熟悉各自的指挥特点、搜救方法等,搜救结果闹了个“大笑话”:说是联合搜救,本该更加利索一些,结果却比自己平常驾机搜救慢了3分钟。

飞行员孔祥辉。李士龙 摄

孔祥辉,这位有着18年“驾龄”,多次处置异常空、海情的飞行员,也对2018年的一场多军兵种联合演练印象深刻。演习中,孔祥辉带领机组到达指定海域,就像“瞎子”一样,对“敌”情态势只能依托旅队本级指挥所的情报,没有其他的数据源。

“怎么才能让海军和空军的情报与陆军共享、指挥畅联?”“我们装甲分队需要直升机火力支援,怎么能联系上?”……复盘时,各军兵种官兵纷纷提出联合作战中实际面临的难题。

独木难成林,单兵难排阵,演练中的“切肤之痛”,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融合”有多重要。复盘检讨会后,该旅做出决定,主动让陆航要素参与到军兵种的各级指挥机构内,破除体系练兵中“联”的短板、“通”的弱项,达到能联通、能指挥、能共享的目标。

“要强化联合训练,坚持以联为纲,发展我军特色联合训练体系,加速提升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习主席的指示精神,为体系联合训练指明了方向——该旅与多支其他军兵种部队一道,一步步打通情报链、指控链、火力链,将理论探索和试训实践、装备挖潜与运用创新、研究性演练与实战化检验相结合,对空地协同指控编组、协同规则、空地通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

夜间机降协同训练。李士龙 摄

2021年,又是一场多军兵种联合演练。

夜晚9点,孔祥辉与战友接到转场命令,没有一刻犹豫,他们驾驶战鹰腾空而起,增速、转弯、出航……机群直奔训练空域。夜间大机群转场,每架战机都要保持规定的距离、间隔和高度差,需要飞行员操纵更加准确、配合更加精密、协同更加精细,对飞行技术与心理素质是极大考验。到达目标地域后,他们又直接受领任务挂实弹起飞,投入作战状态。

清晨6点,孔祥辉接到指挥所的命令,前往指定区域打击目标。然而到达指定区域,受环境和周围植被影响,孔祥辉所带机组,一时搜索不到目标。

“请求无人机引导打击”,孔祥辉向联合指挥所发出请示。很快,显示屏就收到目标信息,孔祥辉带领机组立即向目标区域连续发射导弹。“轰!”“轰!”“轰!”耳机中传来目标被摧毁的通报。

武装直升机攻击目标瞬间。李士龙 摄

这次演习中,孔祥辉盘旋在空中,能够准确得知战场“敌”情态势,能攻能守,游刃有余。高空,无人机全面侦测战场,寻定“敌”要害;武装直升机紧随其后,根据共享信息对“敌”实施火力压制,夺取制空优势;特战分队搭乘直升机机降至纵深地域,展开“敌”后破袭;海上,在空地立体火力掩护下,两栖装甲突击群迅速驶出两栖登陆舰,在行进间变换战斗队形向岸滩一线发起冲击;各群队密切协同,部队成功占领阵地……

多军兵种海上联合演练。李士龙 摄

合则强,联则胜。这场酣畅淋漓的战斗,正昭示着联合制胜的必然,刻画着未来更深远的练兵图景。演习结束后,孔祥辉看了看自己驾驶的战鹰,把飞行头盔的系带又紧了紧。

责任编辑:于雅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