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是驻香港部队某合成旅“大渡河连”的第84个生日。作为“支部建在连上”最早的连队之一,这支部队从秋收起义的烽火硝烟中走来。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这个连队曾担任团队的先锋,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天险,攻占遵义。1935年5月25日,连队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北上打开了胜利通道。从此,连队被誉为“大渡河连”。
84年来,这个连队共荣获256面锦旗牌匾,先后4次被中央军委和原广州军区授予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6次。
一面锦旗讲述一个故事,一块牌匾见证一段历史。在84年的“长征路”上,大渡河水一直未曾断流……
十七勇士强渡天险,
大渡河上勇立头功
走进该连队,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风飘扬的血色战旗——“大渡河连”连旗。随风招展的红旗就像当年湍急的大渡河水一样,气势十足。
时间的年轮转回到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的大渡河畔。当时,前有守敌,后有追兵,红军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危急关头,红军总部命令红一团连夜袭击安顺场守敌,夺取船只,强渡大渡河。
“我们不是石达开,我们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我们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突不破的天险。”时任红一团政委黎林的军令状至今仍让人振聋发聩。
强渡,决定在九点钟开始。七点半钟,该团一营就集合在岸边了。作战斗动员的是时任青年部肖华部长。他简单地讲了讲渡河的意义,然后提高了嗓音问:
“同志们,谁愿意坐第一船过去?……”
这句话刚出口,顿时乱了营——谁都要坐第一船。一时间你争我抢,连伙夫也站起来要求了。
有些连长、指导员想让本连争得这个任务,又不好意思出面,就跟这个战士咬咬耳朵,推推那个同志的肩膀,鼓动着战士去“闹”。有的更是急得直扯营长的衣服,大家嗓门一个比一个高,一片喊声,把大渡河水的响声都给盖过了。谁都知道执行这个任务有多么大的危险,但他们都争抢着要去。
最终,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二连的头上,营长孙继先挑了十六名同志组成突击队。就在突击队快要出发时,一个战士从队伍里冲了出来,一边哭,一边嚷着:“我也去,我一定要去!”他就是二连的通信员陈万清,遵义会议后参军的新同志,入伍还不到半年。
营长点了点头,说:“去吧!”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十七勇士就这样诞生了,他们每人带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个手榴弹和其他必要的作业工具,冒枪林弹雨,战惊涛骇浪,仅凭一条普通的小船,击溃了守敌,成功抢占渡口,为红军北上打开了胜利通道。
(图为美国记者与十七勇士合影。)
强渡大渡河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红军长征中令人惊叹的传奇,从此,连队被誉为“大渡河连”。
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红军传人永不变色
1993年,奉中央军委命令,驻香港部队在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秘密”组建,“大渡河连”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4年多的筹备时间里,官兵们充分发扬“黑夜加白天,一天当两天,雨天当晴天”的精神,只争朝夕,不辱使命,只为在7月1日那一天,以最威武的姿态、最文明的形象,进驻香港。
1995年底,为迎接驻香港部队首次对外开放,上级决定二连老兵推迟两个月退伍,19名满服役期的老兵中,有6人已联系好工作,3人等着回家相亲,2人父母因病住院。面对这种情况,连队干部当时感觉很棘手,专门召开支委会研究如何做通老兵的工作。出人意料的是,19名老兵主动请缨,毫无怨言。他们说:“为香港顺利回归这个大局做贡献机会难得,别说推迟两个月,只要组织需要,留多久我们干多久。”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这就是“听党指挥”的勇士传人,这就是“大渡河人”的忠诚担当。
1996年1月8日中午,经过一周紧张的强化训练,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们有的正在洗衣服,有的正忙着给家里写信,有的已进入了梦乡。突然营区吹响了紧急集合哨,原来是附近一家塑料厂着了火。
火势很猛,塑料厂墙壁也烧裂了一条大口子,如果不迅速扑灭火焰,一旦附近的家具店被引燃,后果不堪设想。从太平店入伍的战士胡可,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提着两桶水迅猛地冲向火区,眉毛烧焦了,衣服剐破了,但他没有退却,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的手在扑火时被路边的铁丝划破了一大块,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继续投入到救火之中,直到消防队赶来才把火扑灭。事后,小胡因表现突出被连队嘉奖一次。
“大渡河连”着眼进驻香港的需要,组织官兵认真学习了《基本法》《驻军法》以及香港的有关法律。来自湖北襄阳的战士张勇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香港法律通”。进港之前,时任军委领导来到驻港部队检查准备情况,张勇有幸被连队推荐参加座谈。这名军委领导问了他一些情况后,便开始考他对香港法律学习的情况。当要他讲出“香港驻军的职责与义务”,话音刚落,张勇便一字不漏地讲出条文的全部内容。接着,军委领导又问:“你们进驻香港的任务是什么?”他又完完整整地讲了出来:“根据《基本法》第十四条规定,香港驻军的任务是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必要时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请求,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最后军委领导又让他讲出香港的交通规则与内地有什么不同,“机动车左行!”张勇立即回答道。军委领导面带微笑地告诉陪同的干部:“有这样的战士,进了香港后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1997年7月1日,“大渡河连”作为进驻香港主力部队的开路先锋,准时从皇岗口岸进驻香港。连队一排长徐志辉擎着八一军旗,迎着风,冒着雨,军旗在脸上反复拍打,不到半个小时脸都打肿了,但他丝毫没动,在沿路欢迎的香港市民面前树起了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威武形象。我们坚信,面对神圣的使命,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嘱托,“大渡河连”官兵的向往不会改变,他们的追求也不会改变,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更不会改变!
爱港亲民遵纪守法,
威武文明闪耀香江
进驻香港后部队军纪非常严明,“大渡河连”官兵的口号是“形象重于生命!”当时,由于对驻港部队了解较少,香港的许多媒体经常架起“长枪短炮”对驻香港部队的官兵偷拍。为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良好的形象,部队要求每个官兵都要时刻注重军纪、军风。官兵们也深刻感受到肩上的压力,因为他们是世人了解军队、党和国家的窗口,守纪律、重形象也成为每名“大渡河连人”的共识。
有一次,连队战士刘韶清正在营区门口执勤,一位外国人走上前来,用生硬的汉语对他说:“我是一名国旗收藏爱好者,我的收藏中还差一面五星红旗,你能不能把这面五星红旗卖给我?”说着指了指不远处旗杆上的国旗,并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美元。在遭到小刘毫不犹豫的拒绝后,这位外国人以为钱少了,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沓更厚的钱。
刘韶清义正辞言地说:“国旗是主权的象征,你出多少钱都不能卖给你,还是请回吧!”这位外国人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走了。后来,我们才发现几百米外,一个长焦距镜头的相机正对准着他……
回归后的第一个国庆节,驻香港部队对全体市民开放。“大渡河连”官兵担负了仪仗队、拳术、刺杀操和城市防暴四项课目。就在进行倒功表演时,战士汤家勇突然发现草地上有一块比拳头还要大的石头,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当时只要向左向右移动一下位置,就可以避开石头。然而只要一动,不仅会影响整个拳术方队的整齐划一,而且还会关系到驻港部队的形象。
“使命重于泰山,形象重于生命!”当时,驻香港部队叫得最响的口号在他耳边响起,他深吸一口气,按照正规表演动作要领“吊摔”下去,着地时前额正好撞在石头上。“砰”的一声,鲜血直流,小汤在这种情况下硬是忍着伤痛咬着牙继续完成了后面的258个动作。一位香港老太太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人民解放军个个都是好样的,有你们在这里守卫香港,我们就放心了!”
2015年底,连队随营参加“香江卫士”演习,可就在临开演的前几个小时,班长吴建飞在运送物资途中,不慎被开水烫伤,烫伤面积达到30%以上,当即就被后送至驻军医院救治。作为榴弹发射器主射手,吴建飞的岗位至关重要,人伤了,演习必须继续。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吴建飞第一反应就是用对讲机向副班长李志良交代发射阵地在哪里、目标是什么、时间协同怎么对接。由于伤情严重,吴建飞被转诊至原空军458医院紧急手术。麻醉昏迷醒来后,吴建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时任连长马章华,问演习成功了没有。这就是“大渡河连”的战士,从战场到表演场再到演习场,变换的是时间,转换的是地点,不变的是听令而行铁纪如山。
进驻香港20多年来,“大渡河连”着眼特殊使命任务,积极弘扬驻港精神,努力锻造驻港精兵,以“只争朝夕,不辱使命”的战斗姿态,出色地完成了“香江卫士”联合军演、军营开放、支援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与香港大学生联谊在内的多项重大任务,成为驻军展示威武文明形象的窗口。
图/聂星光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