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媚的阳光下,张连印和妻子在苗圃辛勤地劳作着。

山乡绿化后,与村民规划农家乐来增加收入。

与农场工人一起拆卸修理农具。

和村民一起吃饭、劳动,亲如一家。

黄花成熟时,和本村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回到家乡后,吃的所有菜都是自己种植的。

妻子的鼓励与支持,让他坚定了回乡植树的人生选择。

在菜园里给小孙女讲农业相关知识。

县里的党员干部遇到周末也会与张连印一起在林场植树。

和村民侍弄西瓜。

林场中满目葱茏的绿树就是张连印的“千军万马”。
38年军旅生涯的他,曾任某军区副司令员,解甲后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左云开荒造林,将绿化荒山作为自己新的战场——
张连印是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人,今年73岁的他服役38年,从某军区副司令员岗位退下后,带着妻子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植树造林,并立下了“义务植树、绿化荒山”的军令状。
张家场村位于全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面对光秃秃的荒山和肆虐的西北风,张连印说:“我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的,没有当年乡亲们的关照,就没有我的今天。当年在部队报效国家,如今退休了总算有机会报答家乡父老了。我要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新的战场: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2003年10月,张连印选址旧村东南十里河畔沙滩,打响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第一战。全家总动员,大女儿用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儿子拿出积蓄10万元,小女儿将3万元转业费和2万元存款垫入,自筹资金50万元,自己组织施工,建起简易平房25间,作为绿化工程的指挥所。从2004年春季开始,他就着手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为大规模植树做准备。
改善生态环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先后20多次到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办法,制定出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从简单的育苗到成片的林场,他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把植下的每一棵小树都当作自己的兵,从整地、挖坑、植树、置圈、浇水、掩埋……每一道关口都严格把关,终于在2004年底使树的成活率上升到85%以上。
这一干就是14年,张连印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荒山造林第一线改造沙滩、平整土地、植树造林,至今绿化荒山面积已达近万亩。村民王大婶说:“张连印将军就是‘当代愚公’,在他的带领下村子的生态好了、风沙小了、鸟儿也多了,幸福指数逐年提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将军”持之以恒的开荒造林精神感染了全县干部群众,使荒山绿化队伍形成了百万之众,县、乡、村、集体、个人绿化工程,在塞外高原星罗棋布,方兴未艾。绿化家园,扮靓左云的高潮一年胜似一年。到目前,全县的林木覆盖率已达到了45.03%,成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和全省造林绿化模范县。
本版策划:李联军 摄影报道:史晓波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