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继才——
家就是岛,岛就是国
■李弘非 李俊达
蓝天碧海间,开山岛犹如一枚耀眼的绿翡翠。
9月26日,开山岛迎来了新一批守岛民兵。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开山岛民兵哨所执勤队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铿锵誓言,响彻海岛。
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王继才牺牲后,江苏省灌云县人武部在全县遴选守岛民兵,分批次轮流上岛执勤。
25岁的孙海港首次登上开山岛。他说:“请组织放心,我一定守好开山岛,做王继才精神传人!”
一座孤岛、两个人,不离不弃
1986年7月14日,王继才瞒着妻子王仕花,登上开山岛。彼时,王继才不会想到,这个距离陆地12海里、面积仅有0.013平方公里的小岛,将成为他日后的“主战场”。
送他上岛的小船开走了,王继才绕着海岛转了一圈,发现这里蚊虫飞舞、满是乱石。深夜,海风呼啸、门窗摇晃。他点上煤油灯,坐在墙角的床上,瞪着眼睛,直到天亮……
每过一天,王继才就在墙上划一笔。当时间一天天过去,他渐渐明白,为什么在他来之前,4批守岛人中最长的只坚持了13天。
等王继才划到48笔时,王仕花来了,她来寻找“失踪”的丈夫。令她没想到的是,原来白白胖胖的丈夫变成了胡子拉碴的“野人”。王仕花回忆道:“原本想说他一顿,看到他后,心疼了。我说别人都不守,为什么要我们守啊?”
一同上岛的县人武部领导曾和王继才说过,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以开山岛为跳板进攻陆地。“开山岛是黄海前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一定要守好这个岛。”王继才对妻子说:“你回去吧,我答应了组织,就得守下去!”
不到一个月,王仕花辞掉教师工作,把女儿托付给婆婆,带着包裹,也上了开山岛。
王继才又喜又气,问:“你怎么来了,也不跟我商量?”
“你来的时候,跟我商量了吗?”王仕花答。
从此,他守着岛,她守着他,经历32年的风风雨雨,不离不弃,相依为伴。
一座荒岛、两个人,克服万难
“石多水土少,台风四季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这是过去开山岛的真实写照。当地人说,在上面活着都难,更不要说守。但是,王继才夫妻俩没有退缩。没有水,他们就喝水窖里攒下的雨水;没有电,他们晚上就点上蜡烛;没有粮,他们就在岛上种菜……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让沿海城市的人们富了起来,而王继才夫妻俩在岛上的年工资不足6000元。为了补贴家用,他们干起了最苦的活,每年春夏秋三季,双腿泡在海水中,捕鱼摸虾、捡贝类、铲海蛎、放蟹笼,大点的鱼获托渔船捎回港口去卖,小点的自己留下解解馋,一年能攒三五千元。
一次,海上刮起大风,王继才去收蟹笼,一不小心被海浪拍倒。幸运的是,海浪又把他冲到了一块礁石上。惊慌失措的王仕花,看到丈夫脱险后才回过神来,不由得大哭起来。此后,无论是海滩巡逻还是收蟹笼,夫妻俩都用背包绳的两端系着,以便相互照应。
在艰苦的生活中,面对金钱的诱惑,王继才从未动摇。曾经,不法分子想把开山岛作为走私中转站,许诺给王继才10万元,如果嫌钱少还可以再加。王继才断然拒绝:“你们不管加多少,这是军事要地,我是不会让你们把这块地方弄脏的。”
不法分子恼羞成怒,对王继才拳打脚踢,甚至进行死亡威胁,王继才依然铁骨铮铮,不退半步。
一座绿岛、两个人,红旗飘扬
为了能在岛上扎下根,夫妻俩决定开荒。
他们从岸上一点点运来泥土和肥料,在石头缝里种树种菜。第一年,他们种下了100多棵白杨,结果全都死了;第二年,他们又种下50多棵槐树,仍无一存活。
年复一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人能在岛上活下来,树也肯定能在岛上扎下根!”经过多方求教,他们在开山岛上撒下了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终于长出一棵幼苗。这让他们充满信心:有树,就有生机;有生机,就有希望。
如今,开山岛郁郁葱葱。
“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开山岛不仅要有绿色,更应该飘扬着五星红旗。”王继才向王仕花提议,在开山岛升国旗。
之后的岁月里,只要天气允许,王继才和王仕花都会迎着朝阳将国旗升起。
岛上常遇恶劣天气。一次,岛上刮起台风,王继才怕国旗被刮跑,顶风跑到山顶将国旗降下来。返回途中,他不小心踩空摔倒,断了两根肋骨。
2012年元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给他们送来一座钢制移动升旗台和一面曾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
升旗、巡岛、观气象、护航标、写日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俩从未懈怠。
2018年7月27日,积劳成疾的王继才倒在了开山岛上。32年过去,一口水窖、三只小狗、四座航标灯、数十棵被吹歪的苦楝树、200多面升过的五星红旗,见证了这个守岛民兵的赤胆忠诚。王继才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看着新一批守岛民兵,王仕花动情地说:“我相信,在一茬茬民兵的守卫下,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会永远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