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
长春舰:纵横四海磨利剑,风卷舰旗向深蓝
■中国军网记者 孙金钢 特约记者 方思航 董满 杨景聪
三年间三次接受习主席慰问和检阅,这样的单位在海军部队中并不多见。长春舰官兵则拥有着这份莫大的荣耀,也在不断延展的深蓝航迹中践行着统帅的号令——
2017年5月24日,长春舰作为远航访问任务编队指挥舰受到习主席视频慰问,聆听了习主席关于全舰官兵要“当好传递友谊的使者,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应有贡献”的勉励。
2018年4月12日,长春舰在南海海域海上阅兵中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检阅,“全面落实战斗力标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决捍卫国家权益,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重要指示令全舰官兵热血沸腾。
2019年4月23日,长春舰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再次接受了习主席检阅,“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义务,保障国际航道安全,努力提供更多海上公共安全产品”成为全舰官兵新的使命、新的追求。
“不能制海,必为海制。”日益严峻的海洋安全形势和日趋激烈的海洋权益斗争,让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面对“实战化军事训练”“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听从召唤”等一个个关键词,长春舰官兵用掷地有声的一句话作出响亮的回答:
“战斗,就在下一分钟打响……我们时刻准备着!”
舰舰导弹班长黄向是2011年来到长春舰上的,那时长春舰距离正式入列人民海军还有一年多时间。平时不大爱说话的他,一提起长春舰就滔滔不绝:“从开始接舰到现在,已经都有十年啦。当时看到这艘舰艇时,让人感觉就是‘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这四字评语,源自“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黄向原本在一艘老式舰艇上服役,吨位小、空间也小,工作、生活都非常不方便。而被网友亲切地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春舰,则是我国第三代导弹驱逐舰中的杰出代表,弥补了人民海军区域防空作战能力的短板,同时具有良好的反舰、反潜作战能力,是海上作战的“多面手”。长春舰武器装备实现自动化、可远程监控操纵,生活条件更是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等待接舰官兵的却不是“舒服”二字,他们有大量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战法要学习掌握,升级换代往往要经历一次次的浴火重生。
年近五旬的舰空导弹区队长范立四,一多半时间都在舰艇上服役。转岗上了长春舰,面对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等新装备,曾经的战训“尖子”一夕之间沦为了“小白”。跨越这一技术代差,就意味着范立四要将花费十余年心血淬炼而成的硬功一朝清零,以一张白纸的姿态重新投入学习、学习、再学习之中。功夫不负苦心人。范立四靠着不服输的闯劲,短时间内就熟练掌握了三型舰空导弹系统的结构原理及作战使用方法,他撰写的相关论文和使用手册为指挥员在防空反导作战演练中准确快速作出决策提供了参考,成为所在支队官兵操作使用新型舰空导弹的“宝典”。
长春舰的舰训“崇学、尚武、制胜、担当”,是一茬茬长春舰官兵砥砺奋进、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们迎战强敌、不辱使命的硬核支撑。长春舰雷达兵马烨飞告诉记者,他们经常面临各种复杂的目标。在一次值班过程中,他从复杂的雷达信号中分辨出试图抵近侦察的某国侦察机。通过飞行轨迹判断,马烨飞识破了该侦察机的伪装,将情况及时上报,最终驱离该侦察机。
“百人一杆枪”,长春舰正是在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下,闯过一次次风浪,穿越一道道海峡,驶过一片片海域,快速成长为响当当的“深蓝刀锋”。长春舰政委翟兵说:“作为主要战略方向上的主战兵力,长春舰从入列那一刻开始,就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必然的永恒追求,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一切有利于战斗力建设的,我们就义无反顾地坚守;一切有碍于战斗力建设的,我们就毫不犹豫地摒弃。”
近9年来,长春舰官兵一路追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在海军比武竞赛中,获得1项团体第一、2项个人第一的好成绩,涌现出一批全军备战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等先进典型。先后完成了各项巡逻维权、战备演训等实战化训练任务,以及第17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远航访问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航程达20万多海里。舰长赵磊告诉记者:“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通过跨区战备、背靠背对抗、多兵种协同等实战化演训来磨砺战斗精神,提升作战本领,不断夯实基础训练,深化强敌研究,破解短板弱项,把我舰锻造成能打胜战的海天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