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兵 都有传家宝
■池俊成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赵 欣
假牙、证书、勋章、照片……当这些元素自然而然地组合在一起,仿佛打通了时光的隧道,让人们从第73集团军某旅四营上士陈思一家三代接力从军的故事中,品读体味出坚守的真义。
我军有着光荣的历史,不论是集体的“红色家谱”,还是个体的“红色传家宝”,这些血与火铸就的红色记忆,凝结着红色传统,流淌着红色血脉,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我军历史是红色传统的承载体,也是培塑官兵的营养剂。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教育如果忽视时代的连接、缺少情感的沟通,对于思想活跃、注重体验、喜欢互动的年轻官兵来说,是难以被吸纳的。这样恐怕只会带来尴尬的结果:一边是红色资源琳琅满目,一边是传统教育苍白无力。
从陈思的授课中,我们能收获这样的启示:一堂直抵人心、撬动心灵的好课,不见得需要华丽的课件、煽情的语言,而真实的故事、真情的讲述、真心的付出永远能散发历久弥新的魅力,进而引导官兵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鼓起信仰的风帆、增强前行的动力。
——主持人 磊 峰
课堂实例
授 课 人:第73集团军某旅四营上士 陈 思
授课时间:8月19日
第73集团军某旅党史军史授课比赛现场,只见上士陈思捧着一个破旧的包裹走上讲台,随后从中掏出了一副假牙。
台下官兵一脸茫然,有的还发出了笑声。
“大家想知道这副假牙的来历吗?”
“想!”官兵异口同声说道。
“这可是我们家的‘红色传家宝’,大家请看屏幕。”
视频中,敌人在冰天雪地中狼狈不堪、一片混乱,而坚守在他们对面的我军将士,则是一口馒头一口雪,静静等待冲锋的命令……
“这是淮海战役中我军攻打徐州的场景,我的爷爷陈乃勤正是当时华东野战军的一员。爷爷和战友们在徐州城外坚守了七天七夜,而后昼夜追击,奋勇杀敌。”
“战后,爷爷由于长时间吃冰饮雪导致牙齿脱落,部队便给他装上了这副假牙。每当有人问他怎么年纪轻轻就戴假牙了?他总是坚定而自豪地回答:‘上级赋予我的任务,我必须完成!这副假牙就是我的军功章!’”
震撼的视频、深情的讲述,让官兵顿时心生敬意,他们的目光也全部集中在那一副假牙上。
陈思继续将包裹中一张张证书、一枚枚勋章拿出介绍:“我爷爷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经历了大大小小一百多次战斗并屡立战功,每一次立功都离不开他对岗位的无条件坚守。”
随后,屏幕上一张4名军人的合影映入大家眼帘。
“爷爷身上的那份坚守始终鼓舞着我们一家人。”陈思指着屏幕上的照片说道,“1956年,爷爷的4个儿子穿上军装,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我的父亲陈光成就是其中一个。”
“父亲在部队有一个响亮的名号——护马使者。”说着,陈思从兜里掏出一枚奖章,奖章上刻着一匹气宇轩昂的军马。他告诉战友们:“我的父亲曾是军马连的养马人。一次雷雨天气,有3匹军马受惊扯断缰绳跑进深山。父亲发现后,第一时间带着两名战士一同进山寻找。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干粮吃完了就摘野果,脚底的水泡破了又长,可他们从未放弃,历时5天5夜,终于在一个小山沟里找到了这3匹马。”
陈思用手擦拭着这枚奖章继续说道:“上级党委得知父亲冒险将军马带回后决定给他立功,可被父亲婉拒了,他说:‘我是养马人,把马找回来是我的职责,这功我不能要!’后来,连队就专门订制了这枚奖章,作为对父亲的褒奖。”
说到此处,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官兵泪湿了眼眶。
“如今,我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军人。爷爷和父亲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教会了我什么是坚守,更让我明白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张陈思正在认真保养坦克高射机枪的照片。
“调整改革后,我从一名步兵转岗成为一名坦克射手。零基础的我,秉承着祖辈父辈的传统,不知疲倦地学习,见缝插针地钻研,只为坚守好一名射手的岗位、履行好一名军人的职责。”说到这里,陈思嘴角微微上扬,“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已获得3次‘神射手’称号,并在连队担任坦克射击教练员。”
“这是我的传家宝!”授课结束时,屏幕上出现了一张陈思手捧荣誉证书与爷爷、父亲的合影。照片里,三代军人笑容灿烂。讲台下,现场官兵掌声如雷。
课后赏析
身边典型事 授课好教材
■第73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 朱林艳
陈思一家三代,代代从军,代代都有感人故事。这堂课结合了战士家庭的特点,利用视频、照片与历史物件,将军人的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让“坚守职责”一词在官兵心中深深扎根。
当前,一些官兵在学习党史军史时,容易流于表面,对历史长河中的英模事迹往往一知半解,更谈不上让英模精神入心入脑。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陈思授课的成功之处。
强军事业需要一代代热血军人前赴后继的坚守。我们大多数人所处的岗位或许是简单而又平凡的,或许无法经历前辈们的艰苦卓绝,但我们能够从那些可歌可泣的壮阔史诗中找寻奋进的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强军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