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集团军某旅鼓励官兵登台讲述党史微课——
沉浸式讲解重温峥嵘岁月
■陆栋钰 刘镕宇
“合肥西南,有一条路叫‘延乔路’,与‘延乔路’平行的是‘集贤路’……”盛夏时节,第72集团军某旅野战文化活动室内,战士主讲人魏乐手指电子屏幕上一幅地图,向官兵讲述发生在家乡合肥的党史故事。
“两条路的命名有什么特殊意义?”“路名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眼前的地图引起在场官兵的好奇。
魏乐神情庄重地向大家介绍:“延乔路”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而命名,他俩为了中国的光明毅然投身革命,被反动派残酷杀害;“集贤路”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父亲——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逝世后葬于安徽安庆集贤关的陈独秀。
“大家看,位于北京东城区箭杆胡同的陈独秀旧居,也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魏乐滑动电子屏幕,第二幅地图展现在官兵眼前。
他指着屏幕上一张泛黄的照片,继续说道:“就是在照片中的这个院子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将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官兵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听着魏乐讲解地图背后的故事,仿佛历史的一幕幕就发生在眼前。
“‘觉醒之路’充满坎坷。”指着第三幅地图,魏乐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前前后后的艰辛历程,带领官兵重温峥嵘岁月——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我们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始终不渝跟党走,立足战位、矢志强军!”魏乐讲述完毕,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堂形式新颖的党史微课结束后,官兵现场展开热烈讨论。
“小地图承载党史大事件。”该旅领导告诉笔者,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十分厚重,从历史细节入手,用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能让党史故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入脑入心。
看到魏乐的微课如此精彩,不少官兵也跃跃欲试。他们以党史书籍、红色影片为切入点,分享党史故事,在该旅掀起新一轮党史学习教育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