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在战位报告 英雄篇章|英雄试飞员李中华:蓝天铸剑,不畏死神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陈燕 发布:2021-08-22 18:00:0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我们在战位报告 英雄篇章|英雄试飞员李中华:蓝天铸剑,不畏死神

中国军网记者 陈燕

提到歼-10,不得不提英雄试飞员李中华。

从军34年,安全飞行3150小时,驾驶和试飞26种机型,创造国内试飞史上10多个极限课目第一,为歼-10飞出了6项国内纪录,遭遇过的空中险情达数十次……这是一份厚重的军旅生涯总结,每个数字背后都刻满勇毅。

每一次飞行都是未知的挑战,每一次探索都是与死神的博弈。

从东北到西北再到西南,李中华在祖国上空留下的一道道美丽弧线,是一场场酣畅淋漓的生命放飞。

我与歼-10共成长

初夏,清晨。第一缕阳光如约照进家中,唤醒了李中华每天雷打不动的晨练。还是一样的平头,还是一样的白衫,退休了的李中华仍然保持着以往的诸多生活习惯。

这是个很平常的早晨,只有静静立在橱柜里的“八一勋章”,诉说着它所代表的不同寻常的过往。

时间拉回2017年7月28日,在八一大楼仪式现场,礼兵伫立、国歌激昂,习主席向李中华等“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

“李中华同志是挑战极限、勇争第一的试飞英雄。”这句简短的颁奖词,是对李中华试飞生涯的高度概括和赞扬,也是对全体试飞员的肯定和鼓舞。

试飞员是什么?他们被称为“和平时期离死亡最近的人”,担负的是试验飞行任务,飞别人没有飞过的飞机,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课目,要飞出飞机的缺陷和边界。可想而知,危险与困难如影随形。

手捧奖章与证书,台下掌声雷动,李中华的眼眶湿润了,34年军旅生涯的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李中华是幸运的,生逢其时赶上了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飞跃式发展,见证了试飞员队伍建设逐步专业化,并与其他队员们全程参与了以歼-10为代表的三代机的大部分重要课目的试飞。这既是这一代试飞员的幸运与机遇,同样也是责任和挑战。

上世纪90年代,为了系统化学习试飞专业知识,李中华和战友们三次赴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学习。从早期的米格-21到先进的米格-29、苏-27战斗机,从螺旋桨的安-24到喷气式的图-154运输机,为了加快学习进度,李中华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最终用4个月就学完其他国家试飞员一年才能完成的课程,并成为我国少数几个获得国际试飞员等级证书的试飞员、“苏-27失速尾旋”“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教员,以及能飞“眼镜蛇动作”的飞行员。

国家的倾力培养,让李中华深感责任重大。从俄罗斯毕业离校时,他丢掉了所有的衣物杂品,按最大行李负荷带回了积累的全部笔记和飞行材料,总重达20多公斤。这些资料,至今仍被悉心保存。

所有的等待、积累和准备都不会白费。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的消息传来,李中华激动之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近十年的储备与积累,终于迎来“登场”时刻。

1999年12月20日,是李中华生命中重要的日子。这天,澳门回归祖国,就在这极具意义一天,李中华第一次驾驶歼-10飞上蓝天。现代化的座舱,全新的航电系统,超强的机动灵活性,歼-10的一切都令李中华兴奋不已。

他想告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再也不用惧怕敌人的空中轰炸,他也在心中暗下决心,定要不辱使命,让歼-10飞成战场铁翼。想到这里,李中华手下推杆加速,向着更高更远的天际飞去。

7秒钟的惊天一搏

试飞是科学,不是逞强,仅凭勇敢和献身精神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知识和技术。

如果说,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的,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那么,李中华和他的战友们就属于第三代专家型试飞员。他们是飞行员,也是工程师。基于专业的航空工程学科背景,融合实践得来的飞行经验,试飞员能在飞机设计、改进方面给出专业意见,让试飞意义最大化,在空军与航空工业之间建立沟通,也在天空与大地之间建起桥梁。

“开最新型的飞机,做最惊险的动作,出最有分量的结论,这是试飞员的责任。”多少个寂静时刻,李中华的思绪翻涌,独自一人不断翻阅资料、写下思路,为下一个任务难题寻找答案。

这一次,他挑战的是歼-10飞机26度大迎角飞行。大迎角飞行能使飞机获得更好的低速机动能力和操控稳定性,是衡量战斗机的一项重要指标。

退休后,李中华加入中国航空学会,致力于航天知识科普活动。图为向学生普及航空知识。

蓝天试剑,向死而生。

和往常一样,李中华平静、从容地登机,一步跨入座舱,推杆加油,飞机腾空而起。飞驰中,飞机迎角已经到25度多,靠常规操作已经很难再有提升。这时,李中华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动作,脚下急剧蹬舵让飞机横向滚转,滚转同时产生侧滑。这在正常操作中属于严重错误的动作,而此时却令飞机迎角猛然超越了26度!

李中华咬紧牙关,瞪大双眼紧盯着显示表,耳边不停响起“极限迎角”“极限侧滑”的安全告警声。26.2度、26.5度、26.7度……李中华敏锐地发现,飞机仍有潜力,巨大的惊喜鼓舞着他,屏息凝神继续保持着超常规动作,最终将迎角奇迹般地拉到27.6度!经历了与死神的多番角斗后,终于带着宝贵数据,平安地“满载而归”。

“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100多年前,“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用宝贵的生命对我国航空事业进行了开创性探索,100多年后的今天,“李中华”们用智慧不断为飞行拓宽边界。

在歼-10战机的定型试飞中,李中华作为主力试飞员共完成了57个一类风险课目,提出10多项设计改进意见和建议,使歼-10战机的多项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飞出了歼-10的最大飞行表速、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6项国内纪录,与战友携手创下了“三代机试飞零坠毁”的世界奇迹,为歼—10飞机最终定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死神角斗的那几秒

面临生死危险时,你会怎么做?是大脑空白、手足无措,还是慌乱自保、紧张逃跑?这些平常人都会有的死亡恐惧,却只是试飞员的第一道“关卡”。

对顶尖试飞员来说,越到危急时刻,越是找出原因、保存数据的绝佳机遇。而这样的时刻,留给试飞员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钟。

那是2005年5月20日,是一个天朗气清的好天气。李中华作为带飞教员,与试飞员梁剑锋共同驾驶三轴变稳飞机进行试飞。

就在准备着陆时,突然,机载变稳系统发出告警,告警红灯骤然亮起!紧接着,飞机猛向左滚转,瞬间大侧滑进入“倒扣”状态,向地面急速坠去……

此时,飞机时速270千米,高度仅有500米。

飞机左右摇摆着急速下坠,气流声、呼啸声格外刺耳。座舱里尘埃弥漫,各种杂物漂浮眼前,座舱外麦田、河沟、村庄迎面扑来,几乎已经近在眼前。跳伞逃生已无可能,眼看就要机毁人亡。

前舱试飞员梁剑峰喊了声“飞机不行了。”

此时,后舱传来李中华镇定的声音:“别动,我来!”

蹬舵、压杆,飞机毫无反应;关闭电传系统电源再重启,依然毫无反应;按下操纵杆上的紧急按钮,还是毫无反应。

告警灯仍在不停闪烁,巨大的过载把两人身体紧紧压向机舱一侧,李中华的大脑依旧在高速思考。

灵感,在生死须臾间突然乍现!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变稳计算机上,李中华抬手一把将右侧3个控制电门全部关闭!

这一关,飞机仿佛灵魂归窍,在距离地面仅剩200米时,终于停止了摇摆,并立即响应了操纵。李中华毫不迟疑,迅速将倒扣的飞机翻转过来,同时猛加油门,飞机倏然拉起,昂头冲上天空,冲出了死亡线!

7秒钟!从遇险到脱险,复杂的一系列操作,只有短短7秒钟。李中华这惊天一搏,不仅挽救了两名优秀试飞员的生命,也挽回了这全国仅此一架的“国宝”级的三轴变稳飞机,保住了几十年来上万名科研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紧张会让人或成为一只兔子,或成为一头狮子。在李中华的试飞生涯中,驾驶过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运输机3个机种共26种机型,遭遇过15次空中重大险情、5次空中特大险情,都被他奇迹般地一次次化险为夷。

李中华与学生共同放飞航模。

试飞的道路上有太多未知因素,不仅要随时准备与死神对垒,甚至要主动迎战,挑战极限。

1995年,李中华勇闯被称为世界航空界“死亡陷阱”的顶级风险课目“失速螺旋”,在突遭两台发动机空中停车的情况下完成试飞,填补了我国航空领域的该项空白。1997年,李中华征服了世界顶级飞行员都梦寐以求的高难度动作“眼镜蛇机动”,此后接连飞行100多架次重复这一动作,成为完成这一动作次数最多的中国试飞员。2003年,李中华驾驶歼-10完成风险性极高、国外曾多次发生飞机空中解体惨剧的“低空大表速”课目,将歼-10的极限速度飞至1453公里,至今仍是歼-10的最快飞行纪录。

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在李中华看来,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敢于探险的人,而他将自己化为搏击风雨的一只雄鹰,用坚实的翅膀托起空军腾飞的一片天空。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叶梦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