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革命进行到底
“会师金汤”雕塑
踏访天津金汤桥归来,记者与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飞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解放战争时期,叶剑英曾说过:“敢不敢打我军从来没有打过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的大城市……敢不敢歼灭敌军的强大集团,敢不敢夺取更大的胜利,已经成为我军当时决策上的重大问题。”您怎么理解天津战役胜利的意义?
专家:天津战役是东北野战军首次在水网低洼地形条件下,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实施的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也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炮兵、坦克兵、工兵等特种力量参战最多的一次战役。
战前,我军对步兵、炮兵、坦克兵、工兵的协同动作进行反复研究,制定周密计划并组织演练,确保了总攻后10个突破口中有8个被一举突破。天津战役的作战经验,对诸兵种协同进行大城市攻坚战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作用。
记者:解放战争中,解决国民党军残余力量的三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专家: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对解决国民党军残余力量,提出了三种基本方式——
“天津方式”,就是用战斗去解决敌人,这是比较彻底的方式。
“北平方式”,就是兵临城下、以打促谈,迫使敌人接受和平,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进行改编。这种方式,较“天津方式”彻底性要差一些,但是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对城市的破坏。
“绥远方式”,就是暂时维持现状,以后再予以争取或改编。这种方式,较“北平方式”更宽松一些,但有利于集中力量先解决国民党军残余力量的主要部分。
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记者:采访归来,我们有一个突出的感受:解放天津是武力的对决,也是智慧的比拼。您认为未来战场对指战员素质有着怎样的要求?
专家:战争形态不论如何演变,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始终是人。随着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武器装备的作用确实越来越重要,对各级指战员的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
未来战争也意味更多的未知,必须努力适应时代之变、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把岗位练兵、实战化训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未来战争规律性的把握。
记者:天津战役打响前,毛主席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成为战前动员官兵的重要内容。各部队广泛开展战前鼓动,号召创造“打得好、纪律好、团结好”的“三好”连队。这一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专家:天津城防坚固且有重兵驻守,同时也是华北第二大城市,有着众多工商业设施和200万人口。既要解放天津,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这座大都市,这就要求攻城部队既要能打善打,又要遵守党的城市政策纪律。
在总攻天津的作战中,各部队英勇顽强、团结协同,以较短时间、较少伤亡取得了胜利,工厂、学校、主要建筑物和租界区均未遭到大的破坏。在执行城市政策纪律方面,解放军做到了“缴获归公”“秋毫无犯”,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扬。
文字撰稿:解放军报记者 卫雨檬
战地记者队记者 李伟欣 赵婉姝
特约记者 邢邦明
融媒体制作:赵婉姝 王炜
访谈专家:军事科学院 徐飞
无人机执飞:刘宇鑫 赵婉姝 版式设计: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