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第76集团军某旅“天狼突击队”:永远奔跑在追赶时代的路上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谭靓青 王钰凯 陈萌 马振责任编辑:杨红
2021-06-30 08:30

第76集团军某旅八连——

永远奔跑在追赶时代的路上

■解放军报记者 谭靓青 特约记者 王钰凯 特约通讯员 陈 萌 马 振

5月30日,第76集团军某旅“天狼突击队”在高原上组织体能训练。程 烨摄

荒原尽头,一群黑影从日出光亮里跑来。

脚步声与呼吸声,在安静的氛围中被放大。连续奔袭十几个小时,汗水从“天狼突击队”少尉林治世脸颊滴落。

疲惫,写在林治世和战友们的脸上。绝大多数漫长战斗中,最考验人的往往不是体能和战术素养,而是精神和意志。

此刻,林治世正经历着体能和精神的双重考验。20多年前,更艰巨的考验,发生在他所在的八连——

20世纪9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继续向现代化精兵之路砥砺前行。与此同时,在中国地图西北角,八连走到转型的十字路口,迈出了走向特战的第一步。

20多年过去,时间来到一个特殊节点,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也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支人民军队。

作为军队改革的一个样本,“天狼突击队”再度引起人们关注。

从“雪枫模范投弹连”到“三等战功连”,从“好作风八连”到“‘硬骨头’六连式连队”,从“团结战斗模范连”到现在的“天狼突击队”……

追踪第76集团军某旅八连的“进化”轨迹,一位军事专家感慨:“中国军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取得了很多国家特种部队一个世纪的发展。”

很少有人看到,这些成绩背后有一群相似的年轻人。他们忠诚、坚毅、勇敢,从日出的光亮里跑来,永远奔跑在追赶时代的路上!

勇 气

在历史坐标上相遇

“累!”中尉张余川瘫坐在地上,接过战友递来的运动冰肌喷雾,直接喷在自己脸上。

当一整瓶葡萄糖注射液灌进喉咙,笑容再次绽放在这张青春洋溢的脸上。“好甜,像蜂蜜一样。”张余川一边说,一边拍了拍沾满泥土的裤脚。

在军校,张余川学的是炮兵及步兵相关专业。下部队不满一年,“天狼突击队”的训练对他来说,“实在有点吃不消”。

连队新任指导员李柏林的经历和张余川差不多。“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李柏林不断给自己打气。

“刚一来,他就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连长罗存林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连队需要派一支分队前往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指导员就把自己派过去了。”

高海拔地区严重缺氧,每当体力透支时,李柏林脑海中总会闪现一组画面——

20世纪80年代,连队领受了上级赋予的“特种营”试验任务。其间,连队奔赴边境,经历了一次惨烈的战斗。

那时,连队奉命对某高地敌人实施袭击捕俘。在完成任务撤离途中,连队遭遇燃烧弹袭击,回撤通道瞬间变成火海。

面对险情,时任指导员张新奎5次冲进火海抢救伤员。第6次返回抢救战友时,他不幸倒在了熊熊烈火中。

那一年,张新奎年仅30岁,党龄11年。中央军委授予他“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命令中写道:“张新奎同志对党的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全军同志要以实际行动向他学习,把张新奎的崇高思想和宝贵精神在全军发扬光大。”

在老指导员张新奎先进事迹的激励下,李柏林圆满完成任务。这一刻,他第一次感觉自己真正成为这支英雄连队的一员。

仿佛时空的置换,相似的精神在历史坐标系上相遇。

那场大火,穿越时空,点燃了“天狼突击队”官兵的精神烽火。追赶时代的道路上,他们永远不缺浴火涅槃的勇气。

底 气

穿越900米的云层

高度1500米,云层厚度900米,能见度不足10米。

在俄罗斯上空,“天狼突击队”特战队员们遇到了转型以来最危险的一次跳伞——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气象条件。

这是一次中外联演中出现的一幕。由于跳伞危险系数过高,大多数参演国家的特种部队均表示放弃。

巨大的风险面前,是进还是退?抉择落在指挥员张宝明身上。

“真正的特种兵,要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和应对。”张宝明说,“冷静分析后,我选择相信这些年轻的特战队员。”

这支年轻的队伍中,党员比例超过90%。他们始终冲锋在最前沿,在国际赛场展示了中国特种兵的能力与勇气。

信任背后,是这支部队在转型路上的艰苦跋涉。

“当年,八连没有任何伞降教材,也没有伞库,只有几具最基础的伞具。”连长罗存林说,“那时的我们,就像是被时代甩开的特种兵。”

转型是必然,跟不上时代注定被时代淘汰。1998年,伞降技师王国林和几名战友从空降兵部队来到该连所在大队,带来伞降技术,也为“天狼”插上一双“翅膀”。

那时,刚入党2年的王国林和特战队员们一起迈入了新的成长阶段。

数据也许是枯燥的,但它简单又极具说服力——20多年,2000多次跳伞,王国林创下了陆军特种部队个人伞降次数之最,也成长为一名一级军士长。

从单一伞型到多种伞型,从小组跳伞到建制跳伞,从内陆平原到雪域高原……这些脚步不仅见证了王国林的军旅生涯,更见证着这支特种部队的蜕变。

如今,“天狼突击队”已经能够完成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伞降任务。除伞降外,狙击、崖壁攀援、特种驾驶……训练课目的变化,成为这支部队成长路上的一个个注脚。

当时代的舱门打开,望着1500米的高空,这支年轻的特种部队拥有了一跃而下的勇气。但在900米厚的云层中,这些年轻特战队员拥有了一穿而过的底气。

志 气

永远向着胜利奔跑

在“天狼突击队”,每天的晚点名都像一场特别的荣誉仪式:全连齐唱连歌,接着喊出“雪枫模范投弹连”“三等战功连”“好作风八连”“‘硬骨头’六连式连队”和“团结战斗模范连”5个荣誉称号,然后高呼连魂、连训……

文书胡浩每次都喊得嗓子“冒烟”。最让他难忘的一次点名,发生在3年前——

那年,连队邀请退伍老兵回到连队参加纪念活动。以往点名,如果被点到的人不在,战友会代答“值班”或“哨兵”。而那次点名,念到未到人员名字时,胡浩听到的却是“牺牲”和“病故”。

在那些老兵面前,胡浩觉得自己像个“新兵”。

将视线拉远,在世界特种部队发展史面前,“天狼突击队”又何尝不是“新兵”。

世界上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到半个世纪后,“天狼突击队”才诞生在中国。

不能面向世界,就可能被世界抛弃;不能面向未来,就可能没有未来。

“天狼突击队”第一次与世界特种部队接轨,还要追溯到2002年。

那年,时任副连长黄和平赴委内瑞拉“猎人学校”参加集训,带回了国际化的特种兵训练方法。数年后,该旅建成了中国西北首家“猎人基地”,开始了“魔鬼周”训练。

如今,“猎人基地”早已对外开放,和外军进行深入交流。随着作战体系的变化,特战也从单兵作战慢慢走向小队协同。

“天狼突击队”队员的胸标和臂章上,印着他们自己设计的狼头标志。

“狼群,是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群体。”李柏林说,“团结,才能走向更大的舞台,走向更远的战场。”

追赶时代,走上世界舞台。“特战”一词,正被这群年轻人塑造,但特战的内核恒久不变——适应不同的时代,取得永恒的胜利。

未来不容轻慢,胜利不容有失。这是这支年轻特种部队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雄心壮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