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主动请缨,承担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火星信标研制工作。

陈柏屹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博士,参与“天问一号”火星应急信标装置的研制。在高光时刻的背后,是航天青年们一次次艰难的抉择和测算。

在中国,有理想、有信念的年轻一代正在不同的领域实现着自己的科研梦,他们用青春书写梦想,奏响一首首动听的青春之歌。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樊华
统筹:秦大军
记者:刘佩、祁星、林凯
编导:周梦蝶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任编辑:叶梦圆
来源:新华社 发布:2021-06-28 10:57:20
2018年9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主动请缨,承担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火星信标研制工作。
陈柏屹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博士,参与“天问一号”火星应急信标装置的研制。在高光时刻的背后,是航天青年们一次次艰难的抉择和测算。
在中国,有理想、有信念的年轻一代正在不同的领域实现着自己的科研梦,他们用青春书写梦想,奏响一首首动听的青春之歌。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樊华
统筹:秦大军
记者:刘佩、祁星、林凯
编导:周梦蝶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