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那岛、那树、那些人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孙金钢 刘亚迅 周一鸣 唐陆文 发布:2021-06-24 08:34:4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那岛、那树、那些人

中国军网记者 孙金钢 特约记者 刘亚迅 通讯员 周一鸣 唐陆文

披山岛

“昨天天气预报正常,就通知你们上岛了,谁知道今天因为大雾,玉环港口那边一开始是不让船出海的,幸好有一段窗口期,要不你们还真上不来……”

在海上颠簸了快两个小时的我们,站在披山岛的小码头上“脚踏实地”,只觉得舒了口气,听雷达站站长伊建明这样说,并没有觉得怎么样。后面几天,不是大雾就是下雨,海上风浪不小,班船也不开了,想想采访日程安排得紧凑,一旦上不了岛……我们这才有些后怕。

因为大风大浪大雾而停航,在披山岛是经常会有的事情。伊建明告诉我们,岛上不能保证每周两次通航,最“惨”的一次,补给物资长时间运不进来,岛上菜肉存货都没了,官兵吃了十多天的酱油拌饭。“之前还有一位军嫂来看丈夫,船只因为大浪靠不了岸,妻子只能在船上远远地看看码头上的丈夫,不得已又回去了。”

“这挺像那年春晚小品的情节啊,是以咱们这个故事为原型的吗?”面对我们的问题,伊建明解释说,这种事情很普遍的,经常发生在驻守海岛的官兵身上。

上岛短短几天,几乎天天都是在大雨大雾中采访,我们不免有些怀疑“披山岛缺淡水”这件事的真实性。伊建明听了,露出委屈的表情,说我们给岛上带来了雨和雾。然后,他就带着我们去看岛上大大小小的蓄水池。看着蓄水池低浅的水位,我们相信岛上缺少淡水的问题真的存在,而且还挺严重。

伊建明介绍说,最艰苦的时候,官兵们每天洗漱只能用三搪瓷杯水,一杯刷牙,两杯洗脸,洗漱完再用来洗脚,然后再去浇菜地。洗澡就显得奢侈了,大多数时候只能用毛巾擦一擦,官兵们管这叫“干洗”。有一年大旱,大家只洗了两次热水澡,一次是除夕夜,一次是老兵退伍前一天。

自从2020年装了海水淡化系统,才缓解了岛上用水困难。最近几天岛上的海水淡化滤芯效能降低,水很明显要苦涩一些。当一位班长得知跟我们一起进岛的还有滤芯时,像是孩子看到了糖果,眉眼之间透露出抑制不住的欢喜。

岛上特别潮湿,屋里地面都是湿漉漉的,粉刷的墙壁很容易受潮起皮脱落。“有一次媳妇来看我,半夜被掉落的墙皮砸醒,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来岛上了……”伊建明笑着给我们讲这段轶事,但我们知道,这笑容背后有着不少辛酸。

2017年通了市电,岛上终于可以用大功率电器,有了空调、除湿机和烘干机,官兵们的衣服终于可以吹干。休假回来前先请战友帮忙打开电褥子,回来就能睡个好觉;冬天在靴子里放上加热器,就不用在早上出操时脚下又湿又冷……“那么,宿舍里的味道是不是很冲?”听到我迟疑片刻后的发问,伊建明露出一副“你懂得”的表情。

披山树

“在岛上更习惯,下岛反而不适应了。”驻守披山岛十几年的老兵徐中斐笑着说。他了解披山岛上的一草一木:这地方慢慢积水变成了一片湿地,白鹭都在这儿饮水;这棵树是桑树,冬天的时候也会结果;这是野葱,也有人叫它们野蒜,可以吃的;那边还有一片格桑花……

悬崖边上,一棵树被长年大风吹成“莫西干发型”。徐中斐对这棵树“情有独钟”,自诩是这个岛上最懂这棵树的人。他刚上岛的时候,就听岛上居民说,这棵树已经活了近20年了。挺立在悬崖边的风口处,这棵树曾经扛下过18级的超强台风,经历过无数次台风过境摧残、极端旱涝考验,是名副其实的“树坚强”。

“这是岛上唯二的一棵柳树……”当徐中斐指着我们见到的第二棵柳树这样说的时候,我们耳边仿佛回响着他小半天前指着一棵柳树,说那是岛上唯一一棵柳树的不容质疑的声音。或许,这就是“徐氏风格”吧。“你看对面小岛上,有一个像座椅的地方,你们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吗?”我们以为又有什么故事,结果徐中斐淡定地说了句“那是自然形成的”。看着我们笑成一片,他疑惑地问这有什么可笑的;看着他一脸认真的模样,我们忍不住又笑了。

徐中斐很明显并没有把我们的调侃当回事儿,而是继续兴奋地告诉我们,这棵柳树被大风刮倒了,都已经枯了的,没想到还会发芽。生命力之顽强,我们是亲眼所见的:岛上有很多被大风吹倒的大树,但是周围有成片的小树正在生长,它们相互扶持,努力扎根,迎接下次的暴风骤雨。

1958年“老虎连”进驻披山岛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片废墟,老前辈们一边架起雷达监视空情、海情,一边与艰苦的自然条件作斗争。岛上风大缺水,植被成活率很低,他们就下山提水,浇灌树木。就这样,人和树都在岛上扎下了根。

披山人

新兵郭杰官上岛不久,他说他喜欢大海,所以来当海军,没想到不是到舰上,而是来到了海岛,一开始也有些失落。不过,当他知道是来新兵连班长所在的连队时,就变得开心起来。

郭杰官说的那位班长叫李付山,入伍15年有13年在山上岛上多个雷达站当操纵员,没有出现过一批错、漏、压情,雷达情报合格率100%,获得过海军“望远”杯竞赛性考核比武雷达组操纵录取专业第一名等很多荣誉。让人钦佩的是,李付山2009年因工作需要从旅机关公勤岗重新调整为雷达操纵员,二话不说,再次上山下海扎根艰苦基层,从零开始潜心钻研专业知识。为了早日赶上训练进度,别人进入梦乡了,他还在训练室里默默苦练;天色没亮,他又悄悄起床,走进了训练室……十年磨一剑,李付山圆满完成重大战备、演习任务70余次,始终以“上机就是上战场,开机就要打胜仗”的标准保障好每一批空情。

像李付山这样的老兵,在披山岛上还有很多。

岛上的山路,年近不惑之年的杜从志,已经走了19年。当年,听说基层偏远单位缺人,他主动申请来到最艰苦的披山岛。这么多年,他曾经带过的兵,有的成长为兄弟单位的技务组长,有的去了旅机关工作,还有一名年轻雷达技师选调到了辽宁舰上,而他还在披山岛上坚守。大到雷达整机信号调试,小到馈线接口除尘,他都事无巨细地记在日积月累达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中,最终变成《专业实操手册》《雷达维修手册》《故障排除手册》……提及自己的心路历程,他只是波澜不兴地说了句:“这里需要我。”

郭杰官说,传说中的“大拿”班长变成了自己的班长,他很荣幸。有老班长手把手帮带,他对自己尽快掌握雷达装备知识,尽早获得上岗值班资格,蛮有信心。郭杰官对披山雷达站的历史特别熟悉,听教导员和班长讲过一遍后就记住了。看着新兵入营仪式上,他高声喊出“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连魂时,感觉又一只“小老虎”正在成长!

责任编辑:王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