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原突围纪念馆 武一力 摄
青山绿水环抱之中,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一派安宁。70多年前,解放战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
记者近日跟随“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中原突围纪念馆进行探访。
纪念馆前,一尊战士的塑像巍然挺立。战士左手拳头紧握,右手高举长枪,直指天际,神情激昂刚毅,让人肃然起敬。
中原突围纪念馆馆长王炳文介绍,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打通国民党军向华东、华北和东北进军的通道。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完成了对中原解放军的包围,向中原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宣化店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在这36天的突围战中,仅有约5万人的中原军区部队一举杀出重围,粉碎了国民党军约30余万人的围追堵截,并在上百次战斗中给敌以重大杀伤,粉碎了国民党军妄想消灭中原军区部队的企图,以此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这场突围战中,敌众我寡,何以取胜?“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王炳文心中的答案。
中原突围纪念馆藏有一块牌匾,写着“民为邦本”四个大字,它是当时人民群众与子弟兵鱼水情深的见证。王炳文说,中原突围战争期间,军民生活都十分艰苦。但为保障群众生活,中原军区、中原解放区命令各部队停止向民众借粮。
吃不饱饭,怎么打仗?宣化店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他们自发提出“缸里匀米、锅里匀饭”行动。当时的群众代表告诉中原军区领导:“你们放心,只要老百姓还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少了部队的。”
为表达对人民群众的感谢,中原军区政委郑位三为宣化店人民群众送来一块匾额,亲笔题写“民为邦本”四个大字。
在中原突围纪念馆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幅油画:1946年5月6日下午,周恩来携美蒋代表赴宣化店途中,途经黄陂的十棵松滠水河。当时由于连日暴雨,河水暴涨,桥梁被冲毁,国共美三方代表乘坐的四辆吉普车过不了河。美国代表和国民党的首席代表由老百姓连车带人抬过河,国民党等其他代表则由老百姓或背或抬过河,而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毅然涉过一百多米宽的滠水河。
王炳文介绍,十棵松一带原是新四军第五师的游击区,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国民党人员找来当地的国民党乡、保长,要他们想办法找老百姓把汽车弄过河去。乡、保长四处找人未果。原来,老百姓一见国民党,都因害怕躲进了树林。而在当地担任过黄陂县委书记的我方军调代表任士舜,因为有良好群众基础,很快就召集起群众,把吉普车连同美国代表都抬过了河。
“这足以证明,人心向着共产党。”王炳文说。
如今,人们怀着敬仰之心,走进中原突围纪念馆,重温这段革命往事。
今年以来,该馆已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王炳文表示,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希望后人能将顾全大局、顽强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