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脚下都有一座“开山岛”
——访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武部领导和开山岛守岛人代表
■记者 李弘非 通讯员 姚 东 李俊达
“守岛就是守国门。”“人民楷模”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感人事迹一直感动着人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合拍的《守岛人》将于6月18日在全国公映,届时王继才、王仕花以及开山岛将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现在的开山岛发生了哪些变化?今日守岛民兵生活、执勤情况如何?当地军事机关又是怎样引导民兵传承和弘扬王继才守岛精神的?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对王仕花、开山岛守岛民兵、灌云县人武部领导进行了采访。
受访人员:
王仕花 王继才妻子、守岛老民兵
邵正刚 开山岛民兵哨所副所长
黄小风 开山岛民兵哨所海情观察员
常祥栋 开山岛民兵哨所装备操作员
刘 军 灌云县人武部政委
记者: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岛上条件艰苦。“缺食少淡水,石多泥土少。飞鸟不做窝,台风时常扰”曾是人们对开山岛的印象。如今,开山岛发生了哪些变化?
邵正刚:以前,这里就是一座大礁石,无居民、无淡水、无供电,寸草难生。如今岛上有了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装置,可以保证守岛民兵一天24小时不间断用电,海水淡化装置可以满足守岛执勤人员从饮用到生活的所有用水。开山岛处处绿意尽显,偶尔还会有海鸟光临栖息。
王仕花:我和老王(王继才)守岛的时候就一直很期盼,开山岛的各方面建设能够早日好起来。近些年,在地方政府、人武部和守岛民兵的共同努力下,守岛条件改善了很多。开山岛还被江苏省委列为党性教育基地,每年会有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和部队官兵前往参观学习。学习人员和换防民兵可乘坐“学习强国号”客船登岛,比我们之前搭乘小渔船登岛平稳安全多了。不过,海岛上仍有一些无法克服的不利条件,比如风大、湿气重,32年时间里,我和老王用旧了190多面国旗。但无论怎样,开山岛就是守岛民兵的家,希望后续守岛民兵能坚持升旗、巡岛、护航标、写日志,守好开山岛。
记者:现在的守岛民兵如何选派?登岛之后,大家都有什么感受,对王继才的守岛事迹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会?
刘军:现在的守岛人员是按照个人申请、基层组织推荐、人武部党委统一考核的方式进行选拔。除重要管理骨干外,其他守岛人员每次值守时间为10到15天,如果遇恶劣气候不宜换防,会相应延长。王继才同志是我们民兵的骄傲,也是国防动员系统的学习典型,我们每次在组织民兵上岛时都会用他的先进事迹作思想动员,引导登岛民兵牢固树立以岛为家、艰苦奋斗的思想。
邵正刚:现在守岛条件虽然改善了很多,但还是要比我所在编制单位(灌云县圩丰镇计生办)苦很多。从2018年参加守岛执勤以来,我深刻感受到了王继才和王仕花的不易。我不止一次地反问过自己:“如果当时换做我,能否像王继才一样,32年如一日坚守下来?”我认为,新时代的守岛民兵,就要争做王继才传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组织需要,就在开山岛上守下去。
黄小风:海岛不大,岛上人员不多,遇到恶劣天气,孤独寂寞感分外强烈。但是想一想老前辈王继才的事迹,心里会释然很多。那时候,台风阻断补给,他就吃生米;没人说话,他就对着海风唱歌,我们又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觉得,得与失、苦与乐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既然选择了当守岛人,就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内心充盈、无愧家国,这就是守岛人的“得”和“乐”。
常祥栋:我们每个人的脚下,都是一座与祖国密不可分的“开山岛”,我们怎么样,祖国就会怎么样。正是无数个王继才守住了自己的“开山岛”、种好了自己的“责任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生生不息、一往无前。既然选择了上岛值守,我就会坚持下去,要对得起自己的党员身份,更要对得起王继才传人的称号。
记者:习主席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我们怎样引导民兵传承和弘扬王继才守岛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有没有组织相关活动?
刘军: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牢记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自觉以王继才同志为榜样,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战位。年初以来,灌云县人武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开山岛这座红色教育基地,组织春季应征入伍青年、本级机关全体人员和镇街专武干部及民兵骨干赴开山岛开展“听习主席指示、做开山岛传人”“党员干部学党史、开山岛上话初心”“重走英雄巡岛路、做一天‘守岛人’”系列活动,并邀请灌云县委党校的党史专家教授一并上岛开展灌云县革命斗争史现地教学活动,引导所属人员搞清楚“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汲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