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宝塔山下话党史11|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党鹏鑫 高帅 发布:2021-05-26 22:44:54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宝塔山下话党史11|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

从1935年10月长征到达吴起至1948年3月东渡黄河,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丰富和成熟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收录的159篇重要著作中,成文于延安时期的有112篇,占比超过了70%。

1937年元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毛主席先后住在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都是极简单的陈设、极普通的窑洞。就像巍巍宝塔建在嘉岭山上、清清延水源自天赐湾一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诞生在延安的这些土窑洞里。

今天,中国军网、武警陕西省总队“宝塔山下话党史”网络新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带您走进这些延安窑洞,一起见证毛泽东思想的一步步形成。

视频内容:

大家好,我是武警延安支队红色讲解员高帅。凤凰山是延安西北屏障,位于延安城中心,乃延安“四大名山”之一,因“叶生吹箫引凤”凤凰山风景图的传说而得名。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凤凰山。

然而,毛主席在凤凰山曾经的住处,却远不及其山名的华贵和浪漫。凤凰山麓吴家大院的“毛泽东旧居”,是一个朴朴实实的延安人家,正面的四孔石窑,与两厢六间瓦房组成一个四合院,院子里还保留着当年房东磨面碾米用的石磨和石碾。卧室里一盘土炕,炕上放着一张床、两个行军箱,地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取暖用的木炭火盆,陈设简单至极。但就是在吴家大院的窑洞里,毛主席七天七夜没有出门,创作著名的《论持久战》,用辩证法分析了中国与日本的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抗战的基本规律、发展过程,指明了中国抗日前途。

吴家大院是毛主席到延安后的第二处住房,第一处就在不远处的李家窑院,那里条件更差,连窑洞都不是,是修城墙采料形成的一个石洞,里面阴暗潮湿,不见阳光。身边工作人员多次劝毛主席换个地方,但毛主席总是说“延安城就这么大,能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不要再给老乡添麻烦”。但就是在这个石洞里,毛主席一住就是大半年,夜以继日的读书思考,得了严重的关节炎,胳膊疼得抬不起来还坚持写作。

毛主席在杨家岭、枣园 、王家坪等地的住处也都是极普通的窑洞、极简单的陈设。然而,就像巍巍宝塔建在嘉岭山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就诞生在延安的这些土窑洞里。

从1935年10月长征到达吴起至1948年3月东渡黄河,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丰富和成熟的关键时期。

就在这些土窑洞里,在豆大的油灯下,在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围剿下,毛主席以惊人的毅力、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先后又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等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收录的159篇重要著作中,成文于延安时期的有112篇,占比超过了70%。因而,延安既是艰苦岁月的代名词,也是中国革命先进思想的真正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值得坚守、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家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延安的窑洞前,我不禁想起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诗词。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许多党中央的同志们也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创作了许多经典名篇。这些在延安的窑洞中诞生的著作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光辉典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

责任编辑:叶梦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