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老兵重回“高山红哨”:“那是我做梦也想回去的地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杨 韬 邓 鑫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4-15 06:43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

2020年6月18日,在媒体的聚光灯下,14名散落各地的“高山红哨兵”,在武警城步中队官兵陪同下,再次回到南山哨所!

城步中队广东籍上等兵钟惠增非常清楚,从广东河源至湖南城步有900多公里的路程,高速路上多次转换,需要10个小时以上的行车时间。

同是广东河源籍的老兵曾桂明,今年已经73岁高龄。他翻山越岭回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南山哨所。“走再远的路,都值得。因为这里是我们‘高山红哨兵’的根。”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走这条路,我要自己走完。”老兵谭忠苟忍着膝盖水肿剧痛,坚持自己走完1700多步的“上哨路”。

走到山顶,谭忠苟看着眼前的哨所,凝噎道:“修建哨所的石头,一个人搬不动,都是两个人抬一块,一块一块抬上来的。”

谭忠苟告诉大家,从一间四面透风的木板房子,到坚固的石头哨所,靠的是战友们整整6年时间手抬肩挑才建好。

“建完后的哨所,两尺厚的麻石做墙,一尺厚的水泥板做顶,就像铜墙铁壁一样,再也不怕大风了!”老兵钟良锋接过话茬。他记得,当时,战友们都高兴得不得了,时任队长李生秀立马给大家上了一课——

“毛主席曾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同志们,群众才是建哨的基础,否则,哪怕你用再厚的麻石做墙,日久天长,也会风化垮落。”

钟老说着,山顶突然刮起大风,身旁的旗杆直摇晃。城步中队士兵程千浩连忙拿出为老兵们准备的军大衣。

“老乡,山上冷,你穿上吧!”老兵吴雄兴刚刚接过程千浩递到手中的军大衣,便转手将它交给了一名衣着单薄的当地群众。

永远想着群众。这样鱼水情深的情景,曾在20世纪60年代无数次上演。据资料记载,当时不少驻地群众家里都有哨兵们赠送的军大衣和军被。

程千浩想起,当“红哨兵”们的大巴车刚停到大坪居委会门口,等候多时的百姓们就从四面涌来。

“终于又见面了!”听说山上的“红哨兵”回南山,不少百姓从外地赶回来,有的还给老兵们准备了自家的土鸡蛋。

“我能活到这个年纪,忘不了‘红哨兵’的帮助。”75岁的南山镇居民王康庆握住老兵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南山这个地方苦啊!当年,粮食年年种,收成却不见好,家家户户都是少粮缺米。哨兵们就把自己的口粮和种出的蔬菜,给我们送到家来。”

从木头,到石头,再到百姓的心头。再次目睹这一幕幕感人场景,程千浩似乎渐渐明白了这座哨所历久弥坚的原因。

一起吃野菜,共唱一首歌,两代“红哨兵”比赛叠被子、打背包……两鬓斑白的老兵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快要下山了,老兵钟良锋从他的挎包里,小心地拿出一张3寸大小的黑白照片。那是一张拍摄于1971年的集体照。

“麻脑贵、曾令平、徐旺保……”钟老默默念叨照片上战友的名字,像是带着那些不能重返哨所的战友再回来看看。

“战友们,我们再到这个位置拍张合照吧!”钟良锋的号召得到了战友们的响应。

还是那个小山坡前,老兵们相互捋平了身上的老式军装、系好风纪扣,像当年那样蹲一排、站一排。

“敬礼!”老队长谭忠苟一声响亮的口令,将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在一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