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宁夏同心县同德村的战贫故事

来源:新华网作者:靳赫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4-08 11:00

40岁的同德村村民丁成军家门口,玉米秸秆打成的草垛垒了四五米高,这是他家牛圈里10头牛的过冬草料。仅靠养牛,他家每年便有两三万元收入,天暖时,丁成军还会不定期地外出打工。由于增收门路多,这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要在几年前,这番光景丁成军连想都不敢想。

地处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的同德村,是一个特殊的村庄。几年前,这个村庄在一片荒滩上建起,村民和丁成军一样大多是从同心县东部山区移民搬迁而来。

“我老家在同心县王团镇的山沟里,那时一家人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水窖里存的雨水。”丁成军回忆说,由于偏远,老家没有发展出像样的产业,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打工,刨去家里各种开销,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几个钱。

这是2018年6月22日拍摄的吴忠市同心县同德村和旁边的枸杞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012年,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同心县张家塬、预旺和王团3个乡镇11个村的6000余名村民从山大沟深的老家搬出,来到刚建成的同德村发展,丁成军一家就在其中。尽管这里的房屋气派,交通便利,吃水、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条件也比老家好太多,可对于未来的生活,刚搬来的村民们心里依然充满了未知。

“在老家时,村民大多收入微薄,建村之初,同德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同德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立权说,要让大伙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关键还要靠产业。

为拓宽增收渠道,同德村为村民提供挖掘机操作等培训,大力发展劳务产业,还为有意愿发展养殖业的村民争取扶贫小额贷款。如今,同德村每年输出劳动力达1300人次左右,人均务工收入近1.5万元,全村牛羊存栏量也分别达近700头和1万多只。

“搬来没多久,我就贷款3万元买了4头基础母牛,后来靠自繁自育,养殖规模越来越大,2017年我们家顺利脱贫。”丁成军说。

为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同德村还大力发展枸杞产业,如今全村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500多亩,村里的枸杞加工车间每年处理加工枸杞鲜果1.5万吨以上。产业发展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近务工的机会。

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润德庄园枸杞基地加工车间,工人在制作枸杞深加工产品(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润德庄园枸杞基地加工车间,工人在制作枸杞深加工产品(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润德庄园枸杞基地加工车间,工人在制作枸杞深加工产品(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我们的枸杞基地和加工车间每年累计用工量近22万人次,帮助务工人员年均增收5000元左右。枸杞采摘高峰期,本村的劳动力都不够用,还需要组织周边乡镇的人来务工。”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任王凤峰说。

不仅如此,同德村还在村里建起扶贫车间,让平时无法外出务工的妇女挣钱、顾家两不误。今年31岁的罗兰是村里第一批进入扶贫车间工作的村民,如今,她已是车间生产小组的组长。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同德村村民在收获枸杞(2018年6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在老家时,我每天就是做家务、带孩子,开支全靠丈夫在外打工。现在我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事业。”罗兰说,有了工作后,她不但不再跟丈夫要钱花,每个月还给婆家、娘家各寄200元。今年,她家还用存款新建了3间新房。

据同德村党支部书记冶学云介绍,近几年,同德村村民收入连年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已接近9000元,绝大部分村民家盖了新房,近八成家庭买了小汽车。

这是10月23日拍摄的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同德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现在,大家的精气神和在老家时完全不一样了,都想着好好干,更快地增收致富。明年我打算多养几头牛,收入还能再提高一些。”丁成军说。

(新华社银川12月8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