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是推进政策的落实,现在已经有很多政策,关键还是分类施策。
小微企业正在熬过那段最难的日子。
“整个春节没有休息,从初一忙到初八,经常是凌晨五六点送走最后一波客人。”这个提倡就地过年的春节,餐饮店刘老板迎来了近一年最忙的一段时间,这也成为他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的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小微企业的生存难题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它不只关乎一两家企业的存亡,更关乎大量百姓就业以及社会稳定,是实实在在的国计民生大事。
2020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税费优惠、房租减免等大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如果说刘老板的生意好转得益于疫情好转和春节效应,还有不少小微企业则确实靠政策红利挺过了最难熬的那段时间。
▲2020年10月19日,工人在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创新中小微企业孵化园的一家企业加工车间工作。图/新华社发
“政府税费减免确实在那段最难的时候救了急,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至少支出也减少了,不会坐吃山空。”一位从事线下少儿英语培训的小微企业主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也应该看到,这种“日子好过了”的感觉,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的问题。根据企查查的数据,2020年,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注册同比增速为14.2%,吊注销同比增长-41.4%。小微企业的生存,仍然存在较大挑战。
两会在即,小微企业生存经营问题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也一直是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小微企业怎么才能更好地获得财政税费等政策的精准灌溉?什么样的政策体系,才能更好更普遍更具体地支撑当下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
针对于此,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进一步向深水区挺进的必要性。
熬过去了,回暖明显
减税降费,是支撑小微企业熬过疫情期间最难日子的重要政策,也是覆盖面最广的政策。
北京一位小微企业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他的企业一共享受到以下政策福利: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从3%降为1%,北京市为企业减免社保费,以及房租费用减免3个月。这些税费减免换算下来,一共有20多万元。
“虽然因为疫情影响,客户少了很多,但是至少靠着这些政策,活了下来。”在去年一整年,这位小微企业主都在忙着减少人员、变卖资产来控制成本和维持日常运营。
为了应对疫情,去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包括扩大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恢复。
从整体来看,国家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平稳渡过难关,付出了大量真金白银。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约为18万亿元,同比下滑约5.3%;财政支出约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3.3%。
从数据来看,小微企业经营回暖迹象也逐渐明显。“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显示,2021年1月份,小微企业绩效指数为44.4,上升0.2个点,反映出小微企业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运行绩效有所提升。市场指数为39.6,采购指数为42.2,均上升0.1个点,显示出小微企业的供需均有所回暖,这与针对小微企业的各项相关财税政策和融资政策密不可分。
今年,部分减税降费的政策已经明确延期,这显然还能为小微企业再提供一些“干货”政策。1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考虑到疫情风险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压力可能较大,规定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今年4月底到期后,将再延长1年至2022年4月30日。
借钱还是个老大难
减税降费是节流之策,而小微企业的生死往往卡在经营困局之下,缺乏及时到位的流动资金支持。所以,所有关于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永远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财政政策,二是信贷政策。
▲2020年12月,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向小微企业宣传疫情防控期间的税收优惠政策。图/新华社发
2020年,在信贷政策上,央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联合发布通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银保监会鼓励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做好续贷,持续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投放力度;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按季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和财政政策相比,信贷政策不可谓不多,但政策效果受限于资金总量及流动周期等客观因素影响,覆盖面很难像财政政策那么广。
“开店资金是父母给的房子首付款,一直靠收入来支撑日常运营,疫情最严重时几乎用掉了全部积蓄,始终没有享受到银行的低息贷款。”跟餐饮店刘老板境遇一样的小微企业,并不少见。
一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讲述,2020年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之下,各大银行确实在增加普惠金融力度,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但是,银行也有坏账风险的考量,有些普惠金融贷款就放给了央企、国企下属的三、四级子公司。“尽管这些企业也属于小微企业,但是真正更有迫切需要的,却是那些路边的商铺。”
“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是去年银保监会对小微企业金融提出的重要目标。从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底,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30%;2020年全年共支持3228万家经营主体,比上年增加524万家。2020年末,全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比上年末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增量、扩面、降本”都有了一些成效,但是因为有些统计数据尚难明确是服务小微企业的,而且相关部门领导也提到,“仍然存在着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下一步,想方设法提高金融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质量,应该是重中之重。
用好新金融的力量
想要提高金融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质量,或许要先从改变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意愿开始。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客户都是银行想做又做不好的一个客群。一是效率不经济,银行更愿意去服务国企央行,投入产出比要高很多;二是能力不到位,小微企业少抵押、高风险,银行传统的风控模式很难有效控制。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互联网银行开始将目光瞄准这一客群。
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这些新型互联网银行,正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客户进行数字化风控,依托全场景、全方位的互联网应用所沉淀的“高维、高频、高可信”的行为数据,来对客户进行画像分析,已经能够对以往服务不到的小微长尾客群进行授信,从而弥补以往信用缺失、风控难做的不足。
新网银行董事会秘书徐轲向记者分析,技术是实现当下金融创新和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4G时代,金融机构可以用过去和现在的数据,为用户画像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5G时代,仓储、物流信息进一步打通,金融机构可以用现在的数据和预估未来的数据,为用户实现更精准的画像,尤其适用于小微企业,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
这样的能力,都是基于数据驱动开展业务的新型金融机构所具备的天然优势,也是传统银行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的重点领域。
比如工商银行和新网银行合作的“e商助梦贷”,工商银行的优势是强大的品牌、客群、资金优势,新网银行则具备敏捷的科技响应能力和精细化的客户运营能力,双方优势互补、共建风控模型,共同服务小微客群。
此前,度小满金融启动的“小微加油站”计划,也是新型金融机构发挥毛细血管优势的一个典型,据称这项计划将为全国小微企业主提供总额为10亿元的低息贷款,帮助小微企业主解决经营资金周转难题。
“一口锅养活一家人,那些街边小商户、夫妻店对实体经济推动有巨大作用,更应该享受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徐轲认为,这样的小微企业才是新金融机构更应该服务的对象,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题中应有之义。
▲2021年2月15日,消费者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的大融城商场挑选小饰品。图/新华社发
政策很多,执行是关键
“十四五”已开局,疫情影响也相对缓和,小微企业是否还有政策红利?还有哪些着眼于长期改善小微企业营商环境的政策亟待落地?
对此,相关部门已有了进一步的安排。
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全国税务系统将进一步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促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继续抓实抓细延续实施和新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持续优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的机制和做法。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精准滴灌的信贷政策,发挥全国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平台的支持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提到,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举措,重点是推进政策的落实,现在已经有很多政策,关键还是分类施策,支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包括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支持创新无形资产的质押融资产品、支持银行保险机构一如既往地与互联网平台依法合规地开展业务合作、对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支持处置措施,等等。
“展望‘十四五’,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两个最为重要的调控手段。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将财税与金融体制有效融合,产生协同效应,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政策预期目标。”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