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首战太子山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2021-02-03 10:03:23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首战太子山

1982年5月,空军某团运-5飞机从西北某机场起飞,飞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地区(资料图片)。

“飞机还能种树?”这可是祖祖辈辈没听说过的新鲜事!

1982年5月2日,简陋的土机场上热热闹闹地聚着好多人,除了飞行员、地勤人员、林业局和公安部门人员外,还围着不少群众,有人甚至专程骑马赶来。十几天前刚完成改装的两架运-5飞机,在无数道期待、好奇、质疑目光织成的“网”中,第一次满载树种,昂首待发……

这里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太子山——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播征程起航的地方!

当地人对太子山的由来并不陌生。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令太子扶苏带领十万精兵,镇守西北边关,大本营就在这一带。

太子山历来是森林繁茂、景色宜人之地。然而近代以来,过垦过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出现。山里人靠山吃山,林子少了,生活也渐渐没了着落。老百姓对绿色的渴望、对摆脱贫困的向往,浸透到了骨子里。

1982年春夏之交,飞行员宋占清驾驶着运-5飞机,停在了山脚下简陋的土机场上,一场飞播试验悄然进行。

时间前推到这年春节刚过,空军党委根据党中央指示,积极部署飞机播种造林、种草任务。

1966年招飞入伍的宋占清是空军第15期飞行员,至今已71岁高龄,回忆过往,他依然清晰记得在请战书中曾自豪地写下誓言:“绿化祖国使命光荣,造福人民义不容辞!”

团领导像准备打仗一样,从一份份请战书中,专门选拔思想、技术双过硬的官兵执行飞播任务。一场为了首战太子山的征战,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那时,飞播造林对于宋占清和战友们就像一张白纸。为此,他们20多次到执行过相关任务的民航部门“取经”,学习作业的流程和方法。走访多个林业部门,军地携手对飞播区域、落种密度、地面验收等环节预先设计,并将树种过了几遍筛子,防止混杂棉纱、石头及土块等杂物。

团修理厂官兵到驻地工厂拜师,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在老师傅指导下,他们动手仿制改造飞播器,并对飞机进行改装,将机腹下挖出容纳飞播器的开口,还用碎石模拟撒种,并在地面铺上1米见方的白布,检验落种精准度。

为了把种子精准撒在播区,空勤人员开展了超低空飞行训练,模拟山体走势,几乎是贴着地表不停上升、下降,一次次抵近高度的边界值挑战极限。宋占清谈起自己作为飞播任务的第一茬人时充满感慨:“超低空训练之前涉及得少,通过飞播使飞行技术整体提高了一大截。”

播区海拔3000多米,在空中,飞行员们不断调整飞行速度、飞播器开口夹角,还要兼顾风向、风速、各类不同种子重量等因素。从远处看,飞机每次进山,杂乱的气流都会引起强烈颠簸,令人不禁捏着一把汗。“高海拔会导致飞机马力减小,飞播时满载着种子、油料,再加装一个二三百公斤的飞播器,这样的情况下超低空翻山越岭危险性很高。”回忆艰难岁月,宋占清连连感慨部队准备充分,战胜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性的经验。

5月2日正式飞播这天,时任团副参谋长的薄文玉,带领宋占清率先驾机飞往播区。飞行员马在春、周福定也随后执行任务。

近了,更近了……飞机下降高度,离地60米时,飞播器缓缓打开,机腹下一条淡黄色的“彩带”,摇曳落地。

第一条播带宽50米,由地勤官兵和林业工作人员组成的信号队员,有的舞动红旗,有的用镜子向飞机反光,标识播带的准确位置。林业工程师在不同距离、方位上记录计算落种量的数据。

5天后,春雪不期而至,大雪甚至能把树枝压断。指挥员薄文玉面带喜色对大家讲:“‘五月雪’下得好呀!种子经雪水一泡,很快就能发芽!”半个月后,大家圆满完成任务返航。

翌年春天,播撒的油松种子出苗率高出预期,林区领导特意给宋占清等人打来电话报喜。

时至今日,太子山已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年2万余亩播区上,片片飞播林构建起坚固的绿色屏障,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

首战太子山也成为团队荣誉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拉开了该大队39年的飞播序幕。回望初心,宋占清和一代代飞播官兵听到了绿富同兴的故事,认识了当地脱贫致富的群众,他们更为感叹的是,“官兵的青春从此同飞播紧紧绑在了一起” 。

(刘海洋、苏延强 整理)

责任编辑:刘秋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