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在战位报告|向战!能战!胜战!军队现代卫勤的抗疫答卷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艺藐 于恺舟 等 发布:2020-10-13 15:36:5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我们在战位报告|向战!能战!胜战!军队现代卫勤的抗疫答卷

■中国军网记者 张艺藐 于恺舟 通讯员 覃丽萍 付凯 李锐

9月8日,北京。一身戎装的江晓静步入人民大会堂,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此召开。硝烟散去,这名57岁的战士光荣地接受党和国家的褒扬礼赞。

“人民军队医务人员牢记我军宗旨,视疫情为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会场上,习主席的这句话走进了江晓静的心,病毒都打不垮的她,这一次悄悄湿了眼角。

屏幕内外,无上荣耀,一颗颗心跟着江晓静同频共振——

这一天,在电视机前的“90后”护士舒纯翻开3月10日的日记,上面记录:习主席视察火神山。回忆起那天,她脑海中浮现出了几个关键词——鼓舞、振奋、胜战!

谈起抗疫的日子,这位大家口中的“小姑娘”一脸坚韧地说:“我们连战场都敢上,在日常工作中还有什么不敢的呢?”

中部战区总医院医护人员在转运重症患者。王皓宇 摄

一个“敢”字把我们拉回到疫情“暴风眼”,他们是一群离“旋涡”最近的人。

行军背囊依旧放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谭映军的办公室,疫情发生以来,这个10公斤的背囊跟随谭映军从医院进出无数。

从抗震救灾、海外维和、联合演习等大大小小的考验中走来,谭映军深刻地意识到“这次疫情是一堂前所未有的实战课”,好在“我们比较从容”。

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出征!第一时间战斗!危难关头,处在疫情中心地带的中部战区总医院,快速启动疫情防控预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增援地方医院,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打出了92天的抗击疫情“加时赛”。

把军旗插在疫情的“暴风眼”!1月21日,在各支湖北省外医疗队积极支援武汉之前,来自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医疗队长邬明带领40人的队伍受命支援疫情“重灾区”武汉市肺科医院,接管重症患者,这是军队派出的最早支援地方医院的医疗队伍。

负重、过载、加速、超负荷……倘若形容他们,这些关键词再恰当不过,但此时此刻,他们选择的词语只有一个:全力以赴。

闻令而动,星夜集结

回望不是为了回忆,而是为了面对今天、面向未来。在抗击疫情的76天里,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每个岗位都是阵地,人人都是战斗员。

指针,回拨。

“以前总感觉军事设施建设离打仗比较远,没想到这次提前入场了,”军事设施建设局助理员卢旭升回想起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日日夜夜,发出这样的感慨。和地方单位一起把控火神山医院质量、督促进度,和专家沟通协调、撸起袖子搬运设施,经历过不眠不休的两天两夜……这是他们离战场最近的一次。

接着入耳的是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2月,武汉天河机场频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随着第1架“鲲鹏”运-20降落在跑道,紧接着,5架运-20、3架伊尔-76和2架运-9军用运输机展翅而来。

航空投送30架次、高铁动车17趟、开辟14条通勤专线……创下了联勤运输投送系统成立以来单次任务投送方式最全、多式联运效率最高、航空运力使用架次最多等多项纪录,这是他们交出的答卷。

来自火神山医院的医务人员接受习主席视频连线。张晓鹏 摄

“你们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我看不到你们的真实面貌。但是,你们在我心目中都是最可爱的人!”3月10日,习主席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连通了正在火神山医院“红区”工作的8名医务人员代表。站在第一排接受主席视频连线的杜玮清晰地记得这句话。

回想起接受主席视频连线那天的场景,杜玮说这是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2003年,作为刚毕业的“新兵”,杜玮毅然决然走上“非典战场”,17年后,火神山依然有他奋战的身影!

战场不同,身份相同。这是杜玮个人的“变”与“不变”,同时这也是一群人的“变”与“不变”。

习主席深刻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

有人说,“战场上卫勤保障力量的强弱,关乎战友的生与死。”而他们从未缺席任何一场大考。

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军队医护人员出征小汤山,创造千余医护人员无一感染的奇迹。17年后,面对凶险的新冠病毒,军队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

从小汤山到火神山,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勤部部长王长军到达武汉后第一时间对接火神山医院。仅用10天,在小汤山经验上,一座更加合理、先进的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通风、负压、每个病区的独立进出通道……每一个细微的改良都保障了军队医护人员实现“打胜战、零感染”。

时至今夏,刚下“疫”线,又上“洪”线。中部战区总医院成立的50多人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组走上抗洪一线,为官兵和当地群众筑起一道冲不垮的“健康堤坝”。

从“抗非答卷”“抗洪答卷”到如今的“抗疫答卷”,正是如此,中华民族在遭受磨难之后,才能坚毅地重回世界舞台中央。

组织演训部队海上投送

江汉关钟声响起,见证这座英雄城市疫后重启。武汉三镇,次第盛放的花海似在酝酿一场盛大的告别与新生。

武汉正在亮起来——

灯光灿若星河,每天数万家商铺恢复营业,货运车辆奔跑轨迹组成的运动线条,正在成倍增长。8月中旬的一场武汉水上电音节,热闹的场景,欢乐的场面,让世界感慨不已。“#Wuhan”这一话题,一度冲进推特美国区热搜榜前十。

在阳光的照拂下,中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大楼前,“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石刻铭文格外醒目。

习主席视察火神山医院后,支援武汉第七医院的医疗队队长方庆在屏幕前听到主席的鼓舞,他知道,决胜的时候到了。抗疫胜战归来后,方庆拉着行李直接回到医院科室,不忘主席嘱托,继续投身到为兵服务的“第二战役”。

一场战斗结束,下一场什么时候到来?他们从未停止思考。

2020年中,《解放军报》三版头条的一则消息刊发——“我军首个快装式野营支援保障系统投入使用”,报纸方寸之间揭开了快装式野营支援保障系统的面纱,可适应不同任务特点、保障规模、环境条件,实现灵活插接组装,保障模式更为便捷多样。

这些日日夜夜,一个个细节在变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人民子弟兵的光荣传统。

“国际军事比赛-2020”跨镜铁路投送

这是来自演训现场的“一线答卷”——

更快!在一场37支军地力量异地同步展开的联训联保演练中,中部战区总医院联合空军某师,开展了野战医疗所空中投送课目训练。短短几小时,他们将人员和主要装备精确投送到千里之外的指定地域。

更强!3月末,中部战区总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复工了。术中,医生在操作台前精准操控机器人的四只机械臂,为一名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手术,用时近两小时成功切除肿瘤。随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先后在多个科室“上岗”,标志着医院外科手术正式进入“机器人辅助微创腔镜”时代。

更广!镜头转向海洋,人民军队向海投送正在成为现实,依托民船建立海上中继,组织完成由陆到岛、由岛到礁的立体投送演练,初步构建面向海战场的立体投送体系,为战场保障时间争取到“秒”。

更暖!今夏,“抗洪官兵发新衣了!”短短8个字的标题,折射出军队后勤保障之变。不仅如此,电子哨兵“云上”瞭望、“5G+VR”远程实时观测、移动拼装式防洪墙等和抗洪官兵并肩战斗,让“肉搏式”抗洪不再频繁上演。

……

4月16日,最后一批回撤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向火神山医院敬礼告别。

跨越时光,一个声音在问:

如果2020年是一张考卷,你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如果这场考试有70余天,你会用什么方式作答?

如果事先你知道将要在“考场”经历生死,你是否还会义无反顾?

——4月16日,习主席在嘉奖令中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军部队和广大官兵是一场大战和大考,执行疫情防控任务全体人员,以坚定信念、过硬能力、顽强作风、牺牲奉献,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

——4月15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关闭。次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列队在医院主楼前,向奋战了70多个日夜的战场告别。没有仪式,没有鲜花,没有欢送,没有掌声,只有面向战场的一个标准军礼。

这,就是他们的回答。

责任编辑:于海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