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百岁红军的嘱托丨凤玉奎:我不是英雄,就是一般的群众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诗梦 伍行健 发布:2020-04-13 08:27:4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100岁的凤玉奎的嘱托:我现在老了,好多事情做不成了,年轻人能做好多工作,要好好学习,好好为国家做贡献。

人们常说:养成一个习惯要21天。如果一种习惯坚持了五十年会怎样呢?

当我们走进老红军凤玉奎的家里,一张带着明显“部队特色”的茶几摆在客厅中间:桌面一尘不染,台历、眼镜、笔、遥控器依次整齐摆放,记者翻动台历,发现每一张台历纸上都留有老人的“笔记”,“我父亲特别喜欢记一些东西,现在老了也会写写划划。”说着老人的儿子凤天国将旧笔记本找出给记者看。斑驳的纸面上,记着一项项会议记录、一条条党费缴纳情况,这些字迹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

1933年2月,川陕苏维埃政府成立,红色星火在大山里燃烧了起来。凤玉奎的父亲时任政府秘书,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革命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扎了根,凤玉奎迅速成长为川陕苏维埃银行的战士,后来凤玉奎跟随部队走上了长征的道路。

“当时太苦喽。”谈起长征的事情,刚才还盯着镜头的老人微微眯上了双眼。

“我父亲翻越过夹金山。他所在的部队大都是从南方来的战士,没有棉衣,只有单衣,根本抵抗不了山上的严寒。他以前还跟我们讲过,过草地的时候有三个主要困难:寒冷、饥饿、路不好走。草地里到处是沼泽,因为长期行军浸泡,战士们的脚都又肿又亮。”凤玉奎的儿子凤天国对记者说。

回忆片刻,老人卯足劲,一字一句地跟记者说道:“草地里没吃的呀,我们只能吃六月韭,吃了不容易消化,还容易引起腹泻,再有就是吃前面队伍剩下的牛皮牛蹄。”

有的战友长眠在了雪山草地,剩下的人更要努力活下去,完成牺牲战友未尽的事业。凤玉奎和战友们咬紧牙关,互相照应,终于度过难关,与一二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夹金山、懋功、道孚、茶林寺、会宁这些地方老人还能脱口而出。个人的事情忘了很多,战斗的地方却深深的印在了老人的脑海中,纵使时间冲刷,也没有将其抹去。这些地方留有凤玉奎的足迹,也见证了一位红军战士愈发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二)

1938年,凤玉奎作为八路军第129师的一员,参加了响堂铺、神头岭、长乐村、广阳镇、七坑村等战斗。后来还参加反“九路围攻”、淮海战役、进军大西南等著名战役战斗。在这些战斗中,响堂铺一仗,让他记忆尤为深刻,老人骄傲的告诉我们:“响堂铺伏击战,我们缴获、烧毁了日军汽车150多辆。”

战场无情。某次战斗中,凤玉奎和他的营长向守志瞄准机会准备冲锋。就在向守志站起来的一瞬,一颗子弹冲着他飞了过来,旁边的凤玉奎见势不妙,迅速拉了一把向守志,子弹从向守志头上擦过。两人顾不上其他,只知道没倒下就继续战斗。

如果不是凤玉奎上眼睑上的伤疤,我们难以想象这位看起来和蔼的老人经历过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是他和他口中“普普通通”的战士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您还记得曾经的战友吗?”

“人都走了哦。”老人的语调缓缓地、轻轻地。像在回忆,又像在安慰自己。老人不愿多说,但是我们知道战友的名字一定在心里被默念过很多次。

(三)

抗战期间为适应抗战之需、在短期内提高学员军政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各师各部队相继续成立了随营学校。129师随营学校成立于1938年2月,当时凤玉奎作为129师所属部队学员前去学习。经人介绍认识了十五岁就参军的翟辉华,两颗年轻火热的心因为共同的革命目标迅速靠近,两人决定一起奔赴前线,将青春奉献给革命。

家里墙上并未挂二老的结婚照,却有一张两人身穿制服的照片,两个的眼神心有灵犀交汇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致橡树》所描写的爱情就是如此吧,两个人各自独立又亲密无间,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并肩作战,携手前进,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采访中,凤玉奎老人还会细心为身旁的翟奶奶整理衣服。黑发变白发,脸庞上慢慢出现老年斑,爱情变亲情。携手走过八十多年的两位老人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细水长流的幸福。

(四)

新中国成立后,凤玉奎曾担任湘黔铁路黔南段指挥长、为某兵工厂选址、在六盘水进行三线建设等。工作忙碌,子女们小时候经常见不到父亲。于是凤玉奎定制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

“在部队呆久了的原因,父亲给我们制定很多规矩。比如按规定时间作息、打扫卫生,吃饭的时候不能端碗,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尊重长辈等。他不会经常在家里强调这些,但是只要他说过,我们都会记得,即使父亲出差了,母亲也会盯着我们按规矩办事。”

“其实有的事情父亲不说,我们也能从他的一言一行中领会到,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直到现在,老人仍保持每天九点睡觉,七点起床,每天按时遛弯。

凤老的儿子还告诉记者,在这个“严父”身上,也有很多温暖回忆。“每次他回家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都会围上去,父亲会非常用力地抱我们。”

“有时候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父亲会在家庭会议上口头表扬,介绍最近取得什么成绩,讲讲是如何取得的,让兄弟姐妹们相互促进。”

在这样一个“严肃活泼”的家庭氛围中,五个子女中有四个党员,三个走上和父亲相同的路。

“红军小兵戎马一生,世纪老人建国元勋”。纷飞战火、硝烟弥漫中他九死一生;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时他不辞劳苦。如今,老人已经100岁了,这位世纪老人思路清晰、耳聪目明,喜欢养花、下棋,因为行动不便,现在更愿和子女们在一起,静静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刻,过着“国家富强带来的好日子”。

【人物简介】凤玉奎,1920年11月出生,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8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2月入党。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司号员、看护员、班长营卫生长、看护长,冀鲁豫第六军分区11团卫生队长,第五兵团十七军51师153团卫生队长。1949年12月任五兵团十六军随军学校卫生科长,解放军陆军第四十四医院副院长,贵州省毕节军分区卫生科长,贵阳市兵役局长兼民政局长,遵义市兵役局长,都匀军分区副司令员,湘黔铁路黔南指挥长,水城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荣誉功勋章。1983年6月离休,现居贵州贵阳。

 

撰文/中国军网记者 张诗梦

摄影/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视频/中国军网记者 柯军 苏鹤

出品/中国军网 腾讯新闻 中国人的一天

责任编辑:孙智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