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在战位报告 英雄篇章|陈薇: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李先慧 发布:2021-08-04 18:00:0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我们在战位报告 英雄篇章|陈薇: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中国军网记者 李先慧

2021年6月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主席将“七一勋章”授予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当习主席讲到共产党员要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坐在台下的陈薇不由想起了一年前的武汉抗疫时光。

武汉某宾馆会议室,一面鲜红党旗下,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第一批7个人郑重签下知情同意书,准备接种团队自主研制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陈薇把其他人拦在后面,要求先打疫苗。

完成接种后,半小时的观察时间,每分每秒都被拉长。跟了她10年的学生迟象阳坐在陈薇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希望与紧张,像两条绳子紧紧勾连住在场所有人的心。

半小时后,陈薇未出现不良反应,军事医学专家组其他成员也相继完成接种。不断更新的试验数据带给陈薇安慰与希望:“冲出来,胜利就指日可待了。”

陈薇带领专家组重温入党誓词。邵龙飞 摄

(一)“武汉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在武汉,无论什么时候,陈薇都穿迷彩服、作战靴,扎上腰带。荒漠迷彩和军大衣套在身上,沉甸甸的;靴子厚重,走起路来咚咚地高抬腿。负责保障科研的张振威无意中问起,她说:“不扎腰带,松松垮垮没精神。我得把精气神带给大家。”

无论是在武汉的专家组同事,还是北京的研究所同事,谁都不知道陈薇到底什么时候睡觉。好像无论什么时间向她汇报,陈薇都能迅速回信。

白天,她辗转实验室和火神山、雷神山、泰康同济等各个医院。迟象阳印象里,陈薇一直在连轴转,她进去汇报工作要掐着表计时。陈薇一向是个语速很快、条理清晰的人,在武汉,一切都按下了加速键——说话更快、条理更清晰、眼睛更亮。

陈薇经常错过食堂饭点。某一天傍晚,从火神山医院回宾馆的路上,有人提议:“去食堂找人给做点热乎饭吧。”陈薇马上制止:“有东西吃两口就行了,给人家添那个麻烦干啥?” 张振威半开玩笑地说:“那等会儿看宾馆有没有热干面。”

专家组成员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早些去食堂吃饭的人会把饭菜打包带回来,挂在战友房间的门把手上。出去一整天的人回到宾馆,经常看到门把手上挂着好几盒饭,面条坨住了就拿热水泡一泡。陈薇回来,果然看到门把手上挂着碗热干面,兴奋地指给张振威:“你看,真有‘面’!”

高强度工作和食宿无规律的生活使得陈薇迅速消瘦。那天是2020年3月10号,专家组成员敏锐觉察到陈薇不对劲,天气阴冷,她却只喝常温水不喝热水,说话也有些吃力。原来,陈薇舌头两侧已长满水泡,溃疡十分严重。

在团队成员面前,陈薇永远是昂扬的、乐观的、精力十足的。她从没提过“焦虑”和“压力”,就连“累”字都极少提起,但是骤然增加的白发、日渐消瘦的脸庞都是佐证。

陈薇在武汉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内检查检测平台搭建工作。张振威摄

她经历了武汉最艰难的时刻。在医院,感染新冠的孕妇问她能不能用母乳喂孩子,产妇问她能不能抱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大家都对病毒一知半解的时候,没人能给出准确的回答。陈薇把这些细碎的需求都记在心里,她说:“武汉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020年3月16日下午,陈薇在新冠疫苗临床研究注册评审会现场完成新冠疫苗的答辩工作。当天20点18分,重组新冠疫苗启动临床试验。

两周后的一个清晨,张振威忽然听到陈薇的房间飘来一阵歌声,他停下敲门的手指,站在门口静默地听了好一会儿。轻快的歌声不断从门缝中传出来,那首曲子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当时,专家组暂住在中部战区总医院附近,陈薇把原本安排给她的大房间让出来用作研讨室,自己搬到一个普通标间里。

这天,第一批志愿者隔离结束,陈薇要亲自去送他们。一个女志愿者兴奋地说:“我要好好化个妆,跟陈院士合影!”陈薇心情也很好,去往隔离点的路上哼起了黄梅戏《女驸马》:“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她喜欢唱歌,常唱的还有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二)“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力量一直在”

接到“以最快速度拿出疫苗”的命令时,陈薇团队是有底气的。他们一分一秒地计算时间,推算疫苗在春分左右能开展临床试验,于是有了“春分V”的约定——“V”是Victory(胜利)和Vaccine(疫苗)的首字母,一语双关。

陈薇喜欢“春分”这个暖意演漾的节气。它是深寒与温暖的分界,气候渐暖,日色变长,燕子归来,万物生长。她希望疫苗能与春光一起到来,驱散疫情笼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实际开展临床试验的时间比约定还提前几天。

2020年3月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40多种投入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我国并行推进的有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陈薇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一路领先,和当年研发埃博拉疫苗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

陈薇和塞拉利昂的儿童在一起。张学文摄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有可能大规模暴发的病原之一。2004年,很多人还不知道埃博拉是什么,陈薇已经带领团队着手埃博拉疫苗研究。

研究埃博拉疫苗是个“九死一生”的过程。陈薇团队几乎把所有的技术途径都尝试了一遍。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再尝试……最终建立起拥有发明专利授权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平台。

这种前瞻性思维也贯穿在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中。作为一名军人,陈薇说:“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推动科技创新,还要让它真正转化为保障力和战斗力。”

2020年8月11日,习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此时的她正忙碌在工作岗位,对于陈薇来说,这是接受荣誉的最好战位。

2015年11月10日,塞拉利昂中塞友好医院门前,十几名接种过疫苗的塞拉利昂小伙子用力把陈薇抛向空中,一张照片定格了他们的灿烂笑脸。张学文摄

作为国家生物安全防御的盾牌,这群身穿军装的科学家倾其一生与看不见的病毒日夜交手,更多人籍籍无名,终身报国不言悔。陈薇说:“军事医学研究院的大院里有很多老前辈,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一辈子都在做什么。但是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力量一直在。

(三)“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从武汉回到北京后,陈薇一刻也没停。新冠疫苗有效性能维持多久?病毒变异了怎么办?不打针有没有别的防治办法?这些普通民众关心的问题,也是陈薇团队的关注重点。

今年7月26日,陈薇领衔团队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数据,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在线发表。陈薇说,做出非注射、非冷链的“双非疫苗”是她的“革命理想”。这种疫苗的优势也显而易见——

效果更好,雾化吸入能够形成黏膜免疫,从而建立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黏膜免疫的三重保护机制;成本更低,一剂雾化吸入用疫苗仅需肌肉注射疫苗剂量的五分之一;资源节约,雾化吸入用疫苗能够缓解疫苗用玻璃瓶的短缺问题,同时减少了针头等难以处理的医疗废物,一举多得。

同时,陈薇带领团队持续推进新冠病毒抗体和药物的研发,他们尽力守好每一道防线,让健康的人不生病,生病的有治疗药物,治愈后不留后遗症。

陈薇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张振威摄

从军30载,从朝气蓬勃的女孩到全民皆知的抗疫女将军,陈薇一直像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冲锋在生物安全这条人所罕至、危险重重的道路上。

在副所长徐俊杰眼里,她是工作拼命的战友。晚上陈薇大都泡在实验室,她曾说:“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标不变,方法在变;而目标在变,方法不变的人容易受挫折。”认准方向便不会轻言放弃,正如她在武汉时说的那样——“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在好友付玲眼里,她是直爽随和的挚友。1991年,25岁的陈薇从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硕士毕业,被特招入伍。付玲记得,那时的她身材颀长,一头乌发梳成长长的辫子,阳光漂亮。做实验,她最细致、最用功、成功率最高;烧饭菜,她厨艺极佳,常呼朋唤友在家中聚餐。

在学生迟象阳眼里,她是可敬可爱的恩师。11年前,还是一名大四学生的迟象阳发了封邮件给陈薇,叙述仰慕之情和科研兴趣……陈薇的回信她一直记到现在,“很短但特别暖。”陈薇爱惜人才,来参加研究生面试的学生找不到路,她耐心地在电话里指点半个小时;参评副研究员的年轻同志打擂失利,她打去电话安慰鼓劲。在团队成员心中,研究所是家一般温馨、清朗的地方。

陈薇说,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在生物安全领域耕耘几十年,她的危机感却越来越重:“刹不住车了,还有太多东西需要研究,总是想着还有可能发生什么我们却没准备好。”

陈薇一直在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奔走呼吁。今年两会,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针对弥补我国在生物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提出了四条建议,包括建立国家重大安全科技攻关“白名单”制度,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持续开展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营造潜心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

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的目标,在生物安全这个无声的战场上,陈薇和她的团队会一直战斗下去。

责任编辑:叶梦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