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中国经验

来源:中国日报网作者:吴宁、陈槐、卢涛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1-02-24 16:12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陆续开展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相关工作。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恢复,针对各类生态退化和破坏问题,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改善和恢复了重点区域野生动植物生境条件,生态联通性显著增强,促进了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有效控制生态退化、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森林保护与恢复。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例如,中国政府于1998年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累计投入5000多亿元,近2万公顷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7年中国绿色面积净增长面积和净增长率分别达135万平方公里和17.8%,均排名全球首位,全球新增绿化面积有25%来自中国的贡献,相当于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总和。

草原保护与恢复。通过实施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等工程,中国政府推进草原禁牧8000万公顷、草畜平衡近1.8万公顷,草原的治理面积超过了6667万公顷。全国重点草原超载率已持续多年下降,截至2018年底,全国重点草原平均超载率降低到10.2%,较2006年降低23.8%。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通过一系列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草原植被盖度由过去的50.2%提高到了56.8%。

湿地保护与恢复。目前,中国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56处、国家湿地公园899处,全国湿地保护率达到52.2%。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为例,2000~2018年,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黄河源“千湖奇观”再现。

荒漠化与沙化防治。自2004年起,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开始出现“双缩减”, 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中国政府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恢复,实施的系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重大工程,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履行国际公约的标志。2020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面部署了9项重大工程、47项具体任务,力争到2035年实现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60%,湿地保护率达到60%,75%的可治理沙地得到有效治理。中国采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不仅是国内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现实需要,也是更好履行国际公约的客观需求,对全球生态治理、共谋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