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机关定点帮扶江西省于都县澄江村,以实际行动反哺革命老区——
于都河畔的幸福足迹
■解放军报记者 王卫东 邓东睿
扫描二维码 浏览新媒体
【新闻回放】2019年5月20日下午,习主席视察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时强调,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再加把劲,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于都河水静静流淌,中国共产党人史诗般的远征故事,流传不息。
于都县澄江村,是红色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曾在此驻扎,村里先后有100余人参加红军。然而,由于大山阻隔、交通落后,一些村民长期生活贫困。2016年,火箭军机关定点帮扶该村,军地携手打响脱贫攻坚战。
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沿着蜿蜒的319国道,车子驶入澄江村,一幅恬静美丽的田园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依山傍水的楼群、干净整洁的街巷、黛顶白墙的祠堂、设施齐全的广场……
澄江村的变化,是从火箭军机关定点帮扶开始的。“2019年5月,习主席视察距我们村不远的梓山镇潭头村。习主席说他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村党支部书记谭富荣感慨地说,“习主席的话让大家十分感动,有许多心里话想说。”
村民们想说的,是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火箭军官兵的无私帮助。2019年底,澄江村人均年收入由4年前不足2000元攀升到10073元,建档立卡的122户贫困户,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
然而,起初许多村民对火箭军机关来村里扶贫信心不足:论地理条件,澄江村并无显著优势;论发展基础,村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村里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
经过火箭军机关多方走访调研,2016年底,一份以援建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扶持产业发展为牵引、以提升“造血”功能为根本的定点帮扶实施方案出台。
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6项举措,办好进村公路改造、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等20件实事,每一项、每一件,都对村民公示具体落实时间和责任人,火箭军官兵用行动践行习主席提出的“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要求。
军烈属谭年浪家的外墙上,刷着“共产党好,火箭军亲”的醒目标语。谭年浪说,这是澄江村人共同的心声。
“输血”“造血”一个都不能少
澄江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情况看似各异,但根源大致相同,主要“梗阻”是交通不给力。
种粮大户谭富荣清晰地记得,2018年春节刚过,40余名火箭军工程兵拿着火箭军研究院设计的施工图,投入公路建设任务。
短短半年时间,一条宽6.5米、装有太阳能路灯的沥青公路,把澄江村与319国道连在一起。不久后,全村数十条通组路、通户路也全部建成。
不管是基础设施援建,还是产业扶贫开发,几年间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生根,让澄江村人感受到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也让一些在外务工人员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得知火箭军机关在村里开展产业扶贫的消息后,在外务工的村民谭金生喜出望外,辞了工作回到村里。火箭军扶贫工作队不仅为他提供了启动资金,还协调流转60亩山地用于建设鸡棚、仓库,并配齐了水电等基本设施。
“打赢脱贫攻坚战,‘输血’‘造血’一个都不能少。”火箭军政治工作部群工联络局领导介绍,通过提供专项帮扶资金,鼓励贫困户筹措资金,帮助澄江村成立了种植养殖合作社。“火箭军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五位一体的扶贫模式,让村民获得股金分红和劳务红利,有效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
2019年冬天,赣南大地寒风凛冽,但澄江村人心里却暖意浓浓,因为村里“双喜临门”:一是12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成为县里的脱贫攻坚样板村;二是火箭军澄江希望小学连续3年被评为“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单位”。
村党支部召集村民代表,请来火箭军扶贫工作队,想开个茶话会。不料,扶贫工作队却把会开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座谈会、推进会。
“村里应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从根本上防止返贫发生”“应发挥澄江村20余座古祠堂优势,引进资源打造古村旅游文化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抓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越聊越清晰。
不久,经与于都县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火箭军机关拟定了定点帮扶后续规划,计划新增11个具体项目。目前,新建的文化广场、公共厕所等已落实到位,医疗帮建、文化惠民、技能培训等常态帮扶项目如期推进。
在火箭军官兵的帮助下,村里的古祠堂修缮一新,红军留下的标语、条例、公约等得到妥善保护。军烈属谭二长对村里乡村旅游的前景充满期待:“就像习主席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
火箭军澄江希望小学门口,一尊名为“腾飞”的导弹雕塑引人注目,寓意希望孩子们志存高远,大有作为。
采访中,很多村民提到一个现象:过去,大家都想办法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可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孩子接回来,就连邻村群众也愿把孩子送到澄江村读书。
变化因何而来?火箭军澄江希望小学校长王志成给出了答案:这几年,火箭军为学校翻修了教学楼,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塑胶跑道、足球场等设施;设立专项培训基金,每学期将2名老师送往北京名校进行培训。
数学老师郭红梅就是一名受益者。在培训返校后的一次公开课上,她精彩的讲授让现场听课的县领导感到惊奇:是不是从市里请来的“外援”?郭红梅说,在火箭军官兵的帮助下,学校里大多数老师都有到北京深造的经历。
屋内是琅琅书声,窗外是田园美景。这片红土地,见证了澄江村的沧桑巨变,也将见证新时代老区人民越来越红火的生活。
记者手记
点亮心中那束光
在澄江村采访期间,纯朴的村民大多不善言辞,眼睛里却闪着光芒。
这束光,是军民团结的力量之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得知于都县农产品积压,火箭军机关迅速协调相关部队,采购了蔬菜、禽肉,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为此,于都县给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写来了感谢信。
这束光,是军民连心的真情之光。于都县委领导曾将一面锦旗交给前来扶贫点考察的火箭军领导,锦旗上写着:“情系老区真扶贫,不忘初心为人民”。真扶贫源于真感情。一个“真”字,道出了党和军队的初心,也给这片红土地带来真真切切的改变。
这束光,是迈向小康的希望之光。习主席视察于都县潭头村时曾说,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如今,在子弟兵的帮扶下,澄江村的变化已是天翻地覆,美好幸福的明天正大踏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