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
■杨龙溪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形成更大效力。习主席深刻指出,“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这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理念,结合部队实际在供给侧改革、教育链构建、新动能培育等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效。
改革“供给侧”,提高契合度。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与官兵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一定程度存在,需要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方式方法。精准配置教育供给产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充分考虑所处时代、受众需求和接受层次等因素。要注重把握当今时代信息快速传播、思想多元交融等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彰显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要主动融入官兵“朋友圈”,善于从官兵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掌握其所思所想,生产出官兵想听愿听爱听的教育产品。尤其要综合考虑受教者不同经历、阅历、学历、性格、爱好、兴趣等情况,做到因人施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调控教育供给结构。坚持兼容并蓄、集约整合的方法,注重盘活存量,深入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发挥信息时代网络媒体的作用,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同时不断优化增量,积极适应当前官兵学历高、思想活、变化快的新特点,探索增加情景式、便捷式、互动式、嵌入式等新型教育模式,让官兵在深度参与中相互促进、共同受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着力提升教育供给质量。坚持去粗取精、精益求精,下力气改进一厢情愿、单向灌输等教育方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打造教育精品课程,减少低端供给、无效供给,确保教育供给高质量。
优化“教育链”,增强耦合度。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主体、客体、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链”。因此需要围绕组织体系最优化、质量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搞教育。注重目标引领。始终扭住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这个要求,加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激活方法手段。坚持把强调官兵自我学习提高的“自主型”方法、融入投身改革强军备战打仗实践的“渗透型”方法、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效型”方法、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信息手段的“技术型”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形式多样、活力充盈的方法链条,使思想政治教育既灵活多样又扎实有效。不断优化环境。坚持以课堂教育为基础、传统熏陶为支撑、社会家庭为辅助,构建社会大环境、军营小环境、课堂微环境“三位一体”教育环境链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融合与资源优化,实现多管齐下、综合培育的良好效果。同时打通保障链。着眼构建“组织领导——管理机制——队伍建设”为一体的教育保障链条,在组织领导上,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机关齐抓共管、基层末端落实、官兵主动参与的组织领导体制。在管理机制上,既加强对教育目标、内容及过程等客观要素的管理,又加强对教育者队伍的管理;既对教育过程的准备、实施、总结等阶段跟进管理,又理顺关系做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在队伍建设上,在建强用好现有理论教育队伍的同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思想教育骨干的作用,激发基层官兵广泛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人人可为、人人能为、人人尽责”的生动局面。
培育“新动能”,增强吸引力。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与时俱进,就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官兵需要。近年来,部队网络条件和网络环境大为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已经具备。需要继续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持续推进基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融合形成体系,提高“产出比”“输出率”,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客户端、微博、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将教育资源分类筛选、整理加工、推介推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即时聚优”“共享共用”。注重传统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再造,大力推进数字军史馆建设,对史料文物、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信息化重现,让官兵在融入情景中学习感悟、加深理解。积极探索融合性教育模式,将网络直播与授课辅导相结合、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依托现有条件构建网络化共享平台,定期分享优质资源,交流成果经验,梳理特色做法,相互借鉴、共同进步。